首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举办。300余家园区代表和100余家签约代表参会,论坛旨在“促进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 以“新战略、新模式、新园区”思维谋定园区及企业成长路径。峰会发布了中国产业园区影响力百强、创新力百强和成长百强榜单。
“未来一个时期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是契合这一战略机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同时,园区化是企业走出去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然选择”这一判断和分析来自“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首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与会专家和园区精英对于中国经济的前瞻。而作为由企业担当的经济体要实现发展新引擎,则需要通过园区平台来重新获得平衡发展,这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7月12日上午9时起,来自全国各地产业园区负责人、企业界精英、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海外园区中国运营商及驻华使节齐聚一堂。本次峰会主题为“新战略、新模式、新园区”,旨在“促进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为目的国际化研讨。
全国300余家国家级、省级园区及功能区负责人,100余家中央及各类企业负责人,在欧洲、北美、拉美、非洲、东南亚等海外地区从事产业园区运营企业的负责人,及部分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近600人参加了此次峰会。
部分嘉宾以“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转型升级;以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两创”新平台;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以跨境产业园区重塑中国制造”等为主题 做了演讲。
参会嘉宾表示:“产业园区发展不但能够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还能通过资源共享、消除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园区应该抢抓机遇,将自身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战略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将自身的资源配置和区域布局与国家战略规划结合起来,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前瞻性研究,为可持续发展制定更加长远的蓝图。
“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要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来解决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李佐军在对优秀园区进行点评分析时指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冯华谈到:深处经济转型关键期的实体经济,将借助峰会倡导提出“新战略、新模式、新园区”发展新意,以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化战略长远布局,进一步开拓中国企业、园区走出去的空间,为今后国内经济实现稳增长寄望了新方式、新构思、新意志。
为此,峰会发布了2015中国产业园区影响力百强、创新力百强和成长百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