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2020年北京科技服务业收入1.5万亿元 非首都功能疏解加速
2015
06/25
14:48

特约记者 张梦洁 北京报道

虽然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目前并未对外公布,但京津冀三地的推进步伐明显在加快。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京津冀三地政府已传达学习完《规划纲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和天津的定位,为我们指明了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方向。”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天津考察团到访时表示,去年以来,京津两地一起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率先突破,“推动三地合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在《规划纲要》界定了三地错位发展的定位后,“目前三地都在加紧抓这个事,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速度会加快,应该很快会对外公布《规划纲要》了”。

强化北京科技中心地位

目前《规划纲要》虽未公布,但京津冀三地中,北京的功能定位无疑再清晰不过。去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就明确,“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一位知情人士此前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北京的这“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未变过。

北京政府自身,更是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了北京市2015年主要任务的首位。

“北京市发展科技服务业意义重大。”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刘晖,在6月24日举行的《实施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技服务业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特别是为首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作用。

陈耀认为,诸如北京商贸物流业、一般制造业的迁出,势必会减少当地财政收入。因而,“北京要更加突出首都功能,相应就要加大在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上的支持,使得经济发展呈现一个良性循环,避免企业迁出所造成的影响。”

目前,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实现增加值166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8%。《实施意见》中对于强化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亦提出了具体指标:到2020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1.5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5000亿元。

“北京市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刘晖表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

自去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思路不断明晰,其核心便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什么,实际上也是希望把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企业疏解出来,通过空间腾挪,一方面焕发企业原有竞争力,另一方便也从空间上为首都发展提供空间,这种背景下产业转移自然成为重要选择。”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李峰博士表示,这也是为何要将产业转移作为三大突破口之一的重要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目前三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作要明显加快节奏。北京方面,分别在6月13日、16日、17日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会议或调研。

而河北在近半个月之内,更是迎来了频繁的高层调研考察,涉及土地利用、环保、旅游、科技创新等不同领域。而除了政府层面的调研外,首创集团、阿里巴巴[微博]等大型企业也是频频光顾河北。

此外,一向低调的天津,也组织了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为团长的大规模考察团于6月17日赴河北学习考察。

这意味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共识在增多。据北京市长王安顺在6月17日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现场会上透露,在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领域,北京将制定疏解方案和目标。(编辑:耿雁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18792852721@163.com;gengyb@21jingji.com)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