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北京聚焦高精尖 产业金融助区域转型升级
2015
05/25
14:55

本报记者 张鹏报道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建设已进入产业升级转型、科技创新创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常态”。近日,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以金融手段推动北京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国有投融资公司,亦庄国投紧紧围绕北京亦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的战略定位,立足于构建大产业格局,通过聚焦“高精尖”产业和区域主导产业,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出一条以产业金融助推区域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

事实上,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一布局下,通过产融结合助推区域转型升级的思路,在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北京市的出资代表和管理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将面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中布局高端产业;面向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打造高端产业集聚新载体;面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说。

聚焦“高精尖”

“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中的新兴业态,产业金融是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打造具有国家战略高度的‘高精尖’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王晓波认为,“高精尖”产业更具有区域发展的动力,更具有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动力,更具有大产业格局构建的动力。在产业金融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北京亦庄走的正是聚焦“高精尖”的大企业生态之路。

“这一区域更大的压力在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如何转型、怎么升级、新产业如何导入是北京亦庄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更多地聚焦主导行业、主导产业中的主导企业,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然后由龙头企业各自培育其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王晓波介绍说,经过20多年发展,北京亦庄已构建起年产值达2000多亿元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并建成集成电路、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八大高精尖产业集群,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微缩版图。

“我们所聚焦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相对完整,发展趋势健康向上,并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有着强烈的产业发展需求,这恰恰为金融服务创造了空间。”王晓波表示,产业需求无疑是金融服务特别是产业金融服务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亦庄国投先后为中芯国际、京东方、北京奔驰等重大产业项目的产业升级提供超过120亿元的投融资服务支持,带动社会资本近2000亿元,杠杆倍数达1∶16。目前,京东方液晶面板各代生产线均实现满产满销,带动上下游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显示产业集群,并正在战略规划延伸上下游器件产业整合,力争进军更多液晶显示技术高端需求领域。

产业升级、金融助推、产融结合发展,日益成为北京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项重要举措。记者从中关村发展集团了解到,为提升科技创新对“高精尖”产业结构的支撑能力,中关村示范区近年来依托大项目、大运作带动一批大产业进行布局。同时,启动和推进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建设:大兴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定位于北京医疗器械研发和创新活动的新高地;国防科技园面向国防军工企业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国防产业集群化发展;生命园三期着力打造国内生物健康产业新地标;中关村壹号项目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

“中关村发展集团围绕形成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目标和中关村示范区641产业布局,综合运用投资手段和园区产业集聚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组织,通过高水平的产业集聚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于军表示。

打造基金系

“每一项科技创新都需要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并后续推动产业化成果落地生产。当前,随着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将更需要面向创新技术全生命周期,更需要及时升级配套实体产业链。”王晓波表示,除了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外,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通过打造基金系以更有效地面对发展阶段各异的科技创新需求,已成为行之有效的产融结合新模式。

“发展产业金融,是基于实体企业的潜在价值,通过资金融通创造投资效益,达到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目的。”王晓波介绍,目前北京亦庄共设立和吸引入驻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到并购投资的全系列基金90余只,基金总规模约3000亿元。随着母基金体系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亦庄国投将进一步实践并运用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支持基金两大基金形式,通过积极引入一批资金、参与引导一批基金、投资设立一批基金的方式,集中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目前北京亦庄母基金认缴规模已达百亿元,基金体系总规模规划逾千亿元。”王晓波说。

与此同时,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打造的总规模达367.6亿元的中关村基金系亦备受瞩目。在依托大项目进行“高精尖”产业布局方面,中关村发展集团设立了总规模达3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及两只子基金,以基金和自有资金出资近20亿元支持中芯国际二期项目;出资10亿元支持紫光集团收购锐迪科。同时,中关村发展集团还与中国人保集团合作设立了规模为100亿元的中关村园区发展基金,吸引保险资金90亿元;设立创投基金47只、天使基金11只。截至2014年年底,中关村发展集团实现带动社会资本600亿元。

面向京津冀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平行推进,一定要有一个优先的次序,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发展。”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认为,可以考虑在京津冀地区建立一个模糊边界的创新共同体。当前,中国已经迈向从园区竞争到平台竞争的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还要着力打造中关村国家创新平台,并构建一条“制造业走廊”及“新经济走廊”。

“京津冀具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的有效对接。”于军表示。

对此,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表示,京津冀三地需要重点打造一批新型的经济功能区,以引导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在确定“一司一金”的跨区域合作顶层设计方案,即筹备发起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咨询投资公司,作为经济功能区开发的市场运营平台;设立中关村区域合作母基金并设立若干子基金,通过“一司一金”的方式输出“中关村”品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年,北京亦庄将围绕科技创新主阵地、京津冀一体化桥头堡、转型升级示范区、宜居宜业和谐新城的发展思路,规划周边56平方公里作为综合服务配套区,为未来产融结合提供空间。”王晓波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