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系列转型之后,北京经济发展迎来新常态。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昨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增速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加速提升经济内在质量,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接近80%,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而高精尖经济结构格局初显。
昨日,出席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的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认为,新常态下,北京商业消费在增长速度、消费结构、流通渠道、商品内容和业态创新上都会呈现一定的新特点。
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
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产业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6.3亿元,增长7.5%。三种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0.8:21.7:77.5调整为2014年的0.7:21.4:77.9。
2014年北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7.9%,与200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六年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分别快于服务业平均增速3个、2.4个和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3.2个和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高端化趋势明显。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目前北京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接近八成,第二产业占比仅两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明显,超工业平均增速,折射出目前北京工业结构的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北京工业的主体。
网购成消费增长主要动力
消费一直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4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98.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申金升认为,“北京这几年消费增速一路回落,不过从全国来看,北京、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消费增速都出现下降状况,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都市消费的基本状态就是这样”。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已成为拉动北京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456.9亿元,比上年增长69.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申金升表示,这也是新常态下流通渠道的一个重要变化,“网上购物打破了传统商业固定的时空界限,更方便选择”。
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孙尧介绍,为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进电子发票试点、推进国家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试点等。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网购成为目前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反映出目前北京消费结构的变化。而目前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由于第二产业占比较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比较有限,而外贸主要受制于国际市场,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变,从目前看,作为服务型经济,消费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高精尖”经济结构格局初显
在经济新常态下,北京市提出要走“高精尖”的路子,下大力气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必须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走内涵发展、集约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初显。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86.6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03%,位列全国第一,比2008年提高0.45个百分点;文化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27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2.1%提高到13%左右。
市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指出,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外迁,北京亟须寻找持久健康的财源税源,发展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