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北京工业经济实力增强 总部经济特征显著
2014
12/31
14:33

北京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3年,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由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的29287户增加至3382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8年的10413.1亿元增长至17370.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0.8%。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20户(2008年为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871.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1.1%,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产值在10亿元和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79户(2008年为10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154.1亿元,所占比重为23.9%,比2008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龙头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北京工业经济较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7.8%,比2008年提高1.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7.6%,降低7.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6万元/人,是2008年的1.8倍。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断提高。201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125.2亿元,是2008年的2.3倍。其中,实现利润1282.9亿元,是2008年的2.3倍。

北京工业总部经济特征日益显著

总部经济是产业链的高端部分,首都优势使得北京工业呈现较为明显的总部经济特征。

2013年,北京市总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54.5亿元,比2008年增长1.9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2.3%,比2008年提高30.2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看,总部企业多集中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3年,这三个行业中的总部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00.5亿元,占全市总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1.3%。2013年末,总部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510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81.5%,比重比2008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实现投资收益445.5亿元,比2008年增长1.4倍。

北京工业空间布局初显聚集效应

近年来,北京市工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凸显“总部经济”特征,高端制造业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聚趋势明显。

北京市总部企业中的大型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企业主要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其财富聚集效应明显。2013年,首都功能核心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45.5亿元,是2008年的3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2.7%;拥有资产12061亿元,是2008年的1.7倍,所占比重为39.2%。

城市功能拓展区高端产业密集,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中心,形成了具备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等优势资源的高科技产业带。2013年,城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69.8亿元,比2008年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0%。

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载体。2008年以来,该功能区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始终占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半壁江山。2013年,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767.8亿元,比2008年增长53.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5%。其中,顺义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2860.6亿元和2322.2亿元,共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8%,成为领跑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区域。

生态涵养区一方面始终致力于发展生态型经济,另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新区的工业企业配套。2013年,该功能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8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8%,比2008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