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 年入京10.5亿立方米长江水
2014
12/27
14:42

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图为团城湖明渠正开闸放水。中国网 张艳玲 摄

中国网12月27日讯(记者 张艳玲)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此后每年将有10.5亿长江水入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幅超过50%。

今日,北京市举行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仪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出席通水活动并讲话。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市委常委牛有成、副市长林克庆参加活动,市领导夏占义主持。

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如期通水,将润泽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1亿人口,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凸显。北京是南水北调的终点,南水进京标志南水北调一线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我们满怀欣喜又心怀感激,南水北调工程经过50年论证,12年的卓越奋战,终于成为现实,其中的艰辛令人难忘。

“今天,我们喝上优质的长江水,不能忘记那些为南水北调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我们感谢北京市委、市政府,率先开工、率先完工,为南水北调工程创造经验、做出样板。感谢南水北调工程几十万建设者的奋力拼搏和沿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让我们心怀感激的是42万移民兄弟姐妹,甘甜的长江水里饱含着他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才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在南水奔涌1277公里胜利进京之际,我们要知道南水进京不易,更应倍加珍惜。”鄂竟平说。

王安顺表示,北京市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末端,是沿线各省市中建成最早、发挥效益最早的城市。自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以来,在北京全市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南水北调建设者砥砺奋进、锐意进取,破解了大口径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输水、近距离下穿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课题,攻克了征地拆迁战线长、协调部门广、筹措资金量大等难关,于2008年4月建成中线干线北京段工程,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间先期调用16亿河北水入京,缓解城市日益加重的用水压力。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宣布正式通水,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和要求,此后每年将有10.5亿长江水入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幅超过50%,城市供水保障、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战略储备水平等也将稳步提升。

“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参与接水的首批项目已全部投入运行,其他各项配套工程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为确保南水北调来水“调得进、用得上、管得好”,北京市研究制定了2014-2015年来水接纳方案,在有序接纳中线来水的基础上力争多调水、多存蓄,做好“喝、存、补”工作。后续还将全力构建多元化外调水保障体系,实现外部调水有通道、水源储备有空间、水系河网有连通、供水安全有保障。”王安顺说。

王安顺说,“今天的通水活动,正值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开工12周年,来自北京和沿线的各界代表共同见证了江水奔涌入京倍受鼓舞,见证了世纪工程圆梦倍感自豪,见证了党和国家的为民之心、见证了水源区和沿线的深情厚谊倍觉感恩。北京全市各界将以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节约用好来水、回馈源头深情,做好本职工作、建设美丽北京。”

“千里调水,梦圆京城;万里征途,任重道远。相信有水源区的一片深情,有全市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有全体首都南水北调建管人员的共同努力,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将源源不断地引得清泉入京城,为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王安顺说。

在通水活动现场,记者与很多人一起品尝了长江水,很多人表示,水质的确很软,喝着很舒服。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