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谋借 “地” 生蛋
2014
09/02
15:17

■ 京津冀产业园系列报道(5)

随着北京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逐步外迁,北京的产业外溢已成为大势所趋。

8月19日,记者在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下称八达岭开发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园区正在与毗邻的河北省怀来县联系,打算把园区企业的一些生产环节转移出去。

“对于我们来说,迫切希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涛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河北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解决园区企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瓶颈。

据刘涛介绍,他们的计划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八达岭经济开发区负责抓好产业的两端,即企业的前期研发和后期服务。至于生产环节,则放在与北京延庆县毗邻的河北怀来县。

新能源产业建五大集群

自2008年明确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来,八达岭开发区采取“新能源高端研发制造+科技示范应用”的联动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

资料显示,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下称八达岭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为市级开发区。2009年6月正式挂牌,名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2012年,该园区被纳入中关村(000931,股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于2013年挂牌成立“中关村延庆园”,八达岭开发区的3.0466平方公里土地被纳入其中。

据刘涛介绍,前述五大产业集群分别为风电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智能电网产业集群、生物质能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其中,风电产业集群由中材科技(002080,股吧)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京能官厅风力发电场、北京普华亿能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热物理所国家级风电叶片研发检测中心等组成。

光伏产业集群由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国电龙源100兆瓦风光互补项目、八达岭新能源谷屋顶光伏电站、京能集团31兆瓦光伏示范电站、力诺瑞特(北京)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东晨阳光(北京)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1兆瓦光热发电站等组成。

智能电网产业集群由八达岭新能源谷智能电网系统、北京合锐清合电气有限公司、北京首科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组成。

生物质能产业集群由德青源沼气发电厂、北京合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沼气发电设备及相关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组成。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由北京京城压缩机有限公司、中科通用环保技术公司、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润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仪远东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组成。

至此,八达岭开发区的新能源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基础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八达岭开发区有注册企业1000家左右,实体企业50多家。园区有7000多名员工,年产值30亿元左右,占延庆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据刘涛介绍,为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八达岭开发区制定了《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能源产业的定位和发展理念,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全国新能源产业及新能源应用示范区。刘涛表示:“未来将在园区形成新能源研发、服务等层面的聚集,企业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赛普咨询战略事业部副总经理张辉支招说,八达岭开发区可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实施清单式管理。对于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特定产业,在配套政策、融资、租金、厂房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开发区内部实施优胜劣汰的调整机制。

以产业转移实现双赢

随着北京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逐步外迁,北京的产业外溢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北京对于工业用地的管控以及产业发展方式的限制,也导致八达岭开发区很难实现全产业链式发展。

据了解,延庆县属于生态区,不允许新增工业,并且对进驻企业有着极高的环保要求。比如,只有符合延庆县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的企业才允许入驻产业基地。进驻园区的企业,第一要做到清洁生产,必须达到《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第二,必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八达岭开发区可借鉴中关村科技园的经验,采取‘一核多园’的发展模式。”张辉认为,在核心园区内,可重点培育研发、测试、交易、展示等功能,控制产业链的制高点,而把生产制造及物流功能分布在周边的其他园区。据此,便在不同的园区之间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分工,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群。

“我们正在跟河北方面谈,那边的土地资源较为充足。但园区引进的企业,仍以北京的企业为主。”刘涛表示,京津冀一体化为北京的产业园区及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惠生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进行一些适当的升级和改变,并做好协同发展。

据刘涛介绍,他们的计划是,八达岭开发区负责抓好产业的两端,即企业的前期研发和后期服务。至于生产环节,则放在与北京延庆县毗邻的河北怀来县。

“这样的做法实属无奈,我们一亩熟地也没有,只能以开发合作的方式去谈。”刘涛坦言,北京许多园区的发展都面临土地资源的制约,比如海淀区就与秦皇岛市有类似的合作。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已势在必行。刘涛表示,各个园区之间的合作,核心在于税收方面,比如招来一家企业,税收到底该怎么分配。

据了解,北京海淀区与河北秦皇岛市实施产业转移,其税收模式采取“442”方式,即从北京迁往秦皇岛的企业,20%的税收返还给企业,剩下的80%由北京与秦皇岛方面进行对半分,从而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首都经贸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认为,产业转移取决于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和企业意愿。能否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关键要看土地、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核心利益因素。只要理清了这几个要素,产业转移就会出现双赢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