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北京亦庄 实体经济庄园逐梦“高精尖”
2014
06/09
15:03

有梦行远。从北京东南四环十八里店南桥驱车往南,驶过五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楼宇俨然——这里便是北京惟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

不喧嚣,却蓬勃。路边高立柱广告牌上“亦庄梦、创新梦、中国梦”的宣言,在这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践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80%以上;每平方公里土地平均产值138亿元,创造税收12.92亿元;万元GDP能耗0.17吨标煤,仅为北京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

创新是核心推动力

5月9日,一个伴着节奏狂跳劲舞的红色小机器人[-0.30% 资金 研报]在某专业电子展上出尽了风头,它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能让机器人跳舞的京微雅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它是亦庄开发区一家专于设计生产FPGA芯片的企业。

FPGA被称为“万能芯片”。从技术角度来说,与专业集成电路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可以编程的产品,在不改变芯片本身硬件组成的情况下可以反复使用。根据市场变化,在同样的载体上实现不同功能,而且不用更改硬件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工业控制、通信设备、云计算等领域。目前,京微雅格已成为世界上惟一在美国硅谷以外开发出FPGA产品的公司。此外,它还首创了将FPGA、CPU、Flash等模块集成在单一芯片上的可配置应用平台CAP,申请了140余项专利技术,其中已获授权专利技术近70项,面市的产品有数十款,公司营业额从2011年的100多万元猛增到去年的逾千万元。不过,这些成绩在公司企业规划与业务发展总监王海力眼中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五家,有朝一日我们会取代前者,占领更大的市场。”在产值数以亿元计的企业云集和世界500强“扎堆”的亦庄开发区,京微雅格只是一个“小字辈”,但这种“会当凌绝顶”的发展自信却是开发区众多企业的一致信念。

北京亦庄总是棋先一招。如今,很多地方才刚刚开始或正致力于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而北京亦庄早已通过推动创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构建起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比如开发区4大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坚持发展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系统集成及与研发紧密关联的尖端制造环节;生物医药积极引进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占地小、消耗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自动控制系统、总装集成、研发设计等重点环节;汽车产业发展整车设计、汽车电子等高端环节。

质量效益是终极目标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从3.8平方公里起步的开发区,建设伊始便对集约、节约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透彻理解。多年来,开发区牢牢秉持这一理念,在产业布局上始终坚持“求精不求全”、“贵精不贵多”。

这种布局的精当首先体现在定位的精准。特别是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以来,按照“进一步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全力推动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的要求,开发区加大了腾笼换鸟的步伐,对目前已不符合开发区发展方向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加紧产业空间腾退和二次开发。今年开发区更是把目光聚焦到了起步区。目前起步区转型升级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今后将把起步区打造成引领世界高端产业园区发展的精品典范。

项目的精选是又一题中之义。在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同时,“高端、高效、高辐射、低能耗、低排放”的“三高两低”标准是每一个入区项目都要迈过的门槛。这个门槛不仅有平均投资密度、年均产值等指标要求,还要求使用世界先进的节约能源、循环用水等技术。而且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要求即使在区企业也不能在产出强度、单位能耗等方面有丝毫懈怠。正是有这样的发展约束,一位在区企业负责人直言,“我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开发区就像一个经过严格选拔的精英团队,能跻身其间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正因如此,开发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北京亦庄的综合发展质效多年保持在前三位。数据显示,2013年,亦庄开发区每公顷土地完成投资、税收分别为2057万美元、1292万元,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万元GDP能耗0.17吨标煤,约为北京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全区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0.0399吨标煤,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0159吨标煤,远低于全市该行业的平均水平。

精,还体现在一批精品产业园的规划上。瑞云云计算产业园建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基础结构施工已经进入尾声,预计今年10月就可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年底前达到入驻条件。这个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将通过引进云计算产业链关键节点上的核心项目,形成以云计算企业为依托的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云计算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云计算的创新中心。这只是开发区大力倡导产业园区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企业不是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而是抱团发展、攥拳发力,目前已形成了数字电视产业园、奔驰产业园、中芯微电子产业园、生物医药园和云产业园等近40家专业园区,实现了各种资源要素的集约整合,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

随着北京大兴区、亦庄开发区一体发展的逐步深化,开发区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获得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形成了一区带“六园”的产业空间布局。

成果转化是“硬功”

如果说北京亦庄是一座梦想庄园,那么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就是庄园里的“尖兵”。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生产线、大陆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我国第一个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我国第一台云计算服务器,我国第一台商用模块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一系列国内外尖端科技成果从这里诞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数据显示,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连续11年超90%。

科技成果转化率尤其是本地转化状况,向来是衡量开发区质量的硬指标。据统计,亦庄开发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多年保持在80%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企业R&D支出占其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

“这主要得益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模式。”亦庄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坚持把各种扶持资金不断向企业倾斜,力促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自2008年以来,针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基于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推广、企业发展方面的全方位需求,开发区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至今,开发区已有405家企业的1320个项目获得资助,支持资金达8亿元,累计拉动企业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资金投入70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创造力。此外,人才等各方面政策也为尖端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开发区人才科技政策的受惠者之一。在开发区相关资金的扶持下,旷博生物顺利完成了国家“‘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一个阶段性重要成果的研发。日前,由其自主研制的临床通用性CD4+ T淋巴细胞检测试剂盒正式投产。该项成果的产业化结束了艾滋病诊断所需CD4+检测试剂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是我国艾滋病诊断试剂国产化的一项重大突破。

坚持推动企业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让旷博生物等一批科技尖兵企业释放出了源源不竭的生产力。今年一季度,开发区以占全市不到千分之三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超16%的工业经济总量。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5家,各类企业研发中心300多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60余家,北京市专利引擎重点企业242家,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