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展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成果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迎来了一场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盛会。10月23日-26日,2024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成功举办。
论坛围绕“三医”协同向新发展、产业前沿领域布局、创新药物国际合作、创新药械研发评价等关键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内容涵盖了生物医药领域多个方面,包括新药研发、创新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疗服务等,共邀请国内外188位专家学者,带来150场高质量的主旨报告及对话。
推动国际前沿生命健康领域创新
北京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推动北京科技创新的双引擎,扎实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药械成果持续保持全国领先。今年以来,北京组织实施第三轮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推出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32条措施,为加强交流合作创造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广阔前景,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北京的重要贡献。
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和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勇挑大梁,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此次论坛更是落地多项国际合作、发布多项产业报告、汇聚最前沿生物医药科技信息与技术,是北京亦庄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国际化合作已成为当前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北京亦庄正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和受益者。
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概念图
论坛举办期间,礼来、默沙东、辉瑞、拜耳、阿斯利康、美敦力、丹纳赫和沪亚生物等8家知名外资医药企业发布在京新设研发和创新项目的落地计划,其中,6家跨国药企选择“落户”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
国家药监六大中心齐聚北京亦庄
北京市选取亦庄新城区域打造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其目标定位是集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聚集地、全球医药创新人才在华创业第一站、国家医药健康行业AI赋能应用示范区、全国创新医药政策改革落地试验田等身份于一身的国际前沿生命健康创新交流枢纽。自7月正式发布以来,已吸引全球高水平创新研发机构、世界500强医药企业和国内首创标志性团队高度关注。
同时,为促进产业要素充分聚集,在论坛举办期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在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挂牌,至此,国家药监局有关直属单位药品审评中心、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信息中心(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六大中心(以下简称“六大中心”)悉数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监管资源,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企业行业行政审批、资质认定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本届论坛活动期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复星医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优越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企业创新创业的沃土。复星医药创立30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和全球化布局,此次合作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将积极推动医疗器械创新总部、创新药械及成熟药械产销基地等项目的论证和推进,深度融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努力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今年10月,位于北京亦庄的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成功获评“灯塔工厂”,成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首座“灯塔工厂”。GE医疗北京基地创建于1991年,是GE医疗在中国布局的首个供应链基地,也是目前GE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具备全系列、全产品线影像设备制造能力,包括CT、手术机、血管机、乳腺机、X光机、核医学PET/CT、骨密度仪等,还有核心部件生产,CT探测器、球管等。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253家医药健康企业入驻,目前聚集各类医药健康企业近5000家,构建起从研发、生产、服务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规模约占北京市的“半壁江山”。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生态以及集聚的创新人才驱动着创新成果在经开区不断涌现,惠及全球患者。
深入对话生物医药前沿科技
据了解,为期四天的论坛汇聚了来自十余个国家(地区)的监管部门负责人、院士学者、行业协会专家以及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全球负责人,几乎覆盖生物医药创新领域中的各个环节,带来了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为拓展生物医药新赛道提供学术引领和理论支撑。同时,论坛期间围绕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生物医药创新、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等问题,多场高端对话和圆桌论坛为与会嘉宾提供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影响全球行业底层逻辑,对于AI如何赋能生物医药行业未来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认为,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将会给生物医药领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其在生物信息技术中有多种多样的应用和效果,如可以预测大分子生物结构、使药物设计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领域提供辅助。未来,多模态的整合才是大模型值得关注的方向。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清华大学医学院主任、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指出,AI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从协调医疗资源、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辅助现代医疗。但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然面临数据不充分、算法不适用当前医疗体制等问题。清华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将搭建从AI技术到临床应用之间的实施路径,通过“BEIHAI”整合数据、算法和应用实施路径,推动AI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
培育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与助力。北京锦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吴小兵表示,投资人在资本层面的赋能使企业未曾在逆境中停滞。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外,投资人还在行业动态和战略节奏上为企业提供指引,对企业意义重大。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文军表示,资本是科技革命的助推器,创新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科技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和环境的综合体。
药物创新与“出海”是医药创新发展绕不开的环节与话题。从2017年药政改革以来,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化,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国际大趋势。来自巴西、比利时、沙特阿拉伯和中国的四国药监机构局长或分管副局长、中美日负责CGT产品审评审批的负责人深度参与。同时,跨国药企、国内外初创药企新秀、政策研究者及学术大咖共同加入,从全球健康的视角,重新定义“出海”,打造出海的新境界和新模式。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指出,中国PI的发展经历了从“赶潮儿”到“弄潮儿”再到“领潮儿”的三个阶段,并引领国际研究,展现了从学习到交流再到领先的不断进步。
ICH指导原则是一系列旨在统一和协调全球范围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的专业性、标准化指导原则和规范。本届论坛ICH热点指导原则专题分论坛中,行业顶尖专家围绕ICH E17和ICH E6(R3)等核心指导原则进行详细解读,为制药行业提供了涵盖临床试验设计至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全链条、可操作的实践指导和策略建议。
大会期间,中国财富研究院健康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重磅发布了《中国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报告以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为研究样本,聚焦如何释放医疗健康数据价值、创新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开发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赋能医疗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