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北京经开区: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2024
04/10
16:01

四月春光明媚,记者漫步在北京亦庄新城滨河公园,看到黑水鸡、绿头鸭等在水中或觅食或追逐嬉戏。远处,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引人注目。公园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

环境好不好,鸟儿说了算。频频现身的珍稀鸟类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绿色生态作为发展的鲜亮底色。今年1月,北京经开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打造产业绿色样板

漫步在北京凉水河畔经开区段,人们的目光总会被河边矗立的巨型白色“大风车”吸引。这些“大风车”正在默默为不远处的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提供电力。“2011年起,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始在凉水河经开区段立起‘大风车’,供厂区日常办公照明。两台风力发电机每小时能够发电4800度,可以保证一个家庭16个月的用电量。”金风科技北方党委副书记宋永新表示。

如今,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已成为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这里采用智能化设计,通过智能微网、节能模块、智能水务等六大模块,全面实现节能减排。2023年,园区绿色微电网通过风光储联合优化运行,光伏、风电就地消纳电量约527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比例最高达93%。

探索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北京经开区众多高精尖企业的共同选择。“2023年,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两台8吨的老旧低能效锅炉进行置换,一年可节约天然气近3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644.8吨。”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部经理杨文龙介绍,“此外,从2023年起,我们积极尝试购买‘绿电’。2023年共购买‘绿电’2730万度,年减碳量1.65万吨。”

数据显示,作为全国唯一加入“无废城市”试点的国家级开发区,北京经开区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已达36家,总数位居北京市第一位。2023年,北京深入推进碳中和示范试点建设,实现碳减排6500吨,绿电交易同比增长超5倍。高精尖产业的绿色底色正在与城市发展深度交融。

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

日前,记者在走访金桥再生水厂(一期)时了解到,该厂为北京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的配套建设项目,满产后日均污水处理总量可达6万吨。再生水厂一厂主要处理生活污水,出水作为智能制造企业生产所需的高品质水源;二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作为景观环境、绿化用水和道路洒水。水资源由此实现多次循环利用。“我们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生物膜污泥减量工艺技术,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同时,污泥产生量仅为常规工艺的50%。”金桥水务科技发展公司总负责人崔勇介绍。

为满足企业生产对高纯度水的需求,北京经开区提出“用高品质再生水直接替代自来水”思路,采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如今,北京经开区万元GDP水耗连续多年保持在4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品质再生水占全区总用水量近30%,占工业用水近40%。

同时,北京经开区全力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多年来,北京经开区积极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化、推广“碳中和”项目试点。自2014年起,北京经开区就设立了绿色发展资金,到2022年累计支持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等项目596个,支持资金约3.33亿元,共带动企业环保投资16.62亿元。金桥再生水厂(一期)所采用的生物膜污泥减量工艺技术,就是绿色发展资金支持下企业形成的节能降碳技术成果。

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正式印发。办法紧密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双碳”工作,聚焦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绿色建筑三大领域,通过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更多企业加入“双碳”行动,加快推进区内各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繁花灼灼,鸟鸣声声。如今的北京经开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6%,“全国河湖示范段”凉水河经开区段绿水穿城,成为一座“人、城、境、业”高度契合的美好公园新城。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