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北京经开区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牢牢把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坚持产业引领、创新驱动、改革赋能,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牵引,以高质量党建为保障,在“稳”的基础上增强“进”的动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从今天起,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创新引质引领未来——盘点北京亦庄2023”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在北京东南,一座创新活力之城正在加速崛起,以北京0.35%的土地贡献了近30%的工业增加值,成为北京人均GDP最高、可支配财力最稳定和唯一基本没有大城市病的地区,发展质量和体量稳居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梯队。
“亦庄新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开区‘高含金量’政策的密集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先后出台了30余项扶持企业的专项政策,建立了标准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政策工具箱,每年安排近200亿元资金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政策叠加效应,助推亦庄新城企业、产业、人才高质量发展。
普惠型政策让亦庄新城宜业宜居
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的“人才十条”、最高5000万元奖励支持的“科创二十条”、资金奖励最高6000万元的“产业金融十二条”……一系列惠企促产政策,擦亮经开区营商环境的“金名片”,一双无形的手托举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亦庄新城宜业宜居。
汇聚40万名人才,人才总量保持每年8%以上增长,人才贡献率超北京市平均水平7.35个百分点,4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近50%,平均每小时有4名人才落地发展……一系列数据彰显着北京经开区用心做好的“人才大文章”。“经开区对人才真金白银的奖励和赋予人才的荣誉称号,无疑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享受人才专项资金支持的“亦麒麟”领军人才、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超表示。今年,北京经开区发布的“人才十条” 2.0版政策,聚焦“平台、资源、主体、人才”多个维度布局,通过支持搭建高能级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源要素体系支撑,充分授权用人主体聚才育才用才,对人才贡献实施多元评价、专项奖励和高品质保障,形成政策体系新优势。
“到账30万元政策红包,对我们企业运营的资金补给起到重大作用。”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几个月前,北京经开区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兑现了2023年度优势企业“首升规”政策奖励,共为天工异彩、国科天迅等123家企业发放资金超2700万元,支持优势企业拔节成长。去年年初,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又称“科创二十条”),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生态链条、深化开放协同创新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导向鲜明、特色突出、覆盖全面、精准有力的创新引导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着力打造“两区”建设亦庄样本,有力支撑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2月25日,卡特彼勒(北京)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在北京经开区注册成立。据了解,这也是北京市首家外资商业保理公司,其落地北京经开区将对地区四大主导产业乃至全市的商业保理行业提供进一步支撑。该企业落上“亦庄户”的背后离不开产业金融政策的支撑。北京经开区商务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瞄准北京经开区‘产业金融’定位,我们制定了包括产业金融体系建设、投资机构引进以及丰富金融业态、支撑跨境金融、助推金融机构发展、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在内的六大项、12条支持政策,最高奖励6000万元。”
北京经开区以企业看得上、用得上、跟得上的“好政策”,支撑经开区用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优质产业生态,也鼓舞着经开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越发坚定。
产业集成政策让高精尖产业拾级而上
“到2025年,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到2025年,机器人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信创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聚焦主导产业不断发出宣言并针对行业需求量身打造产业集成政策,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锚定世界级“新药智造”产业高地,经开区在年初便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相关产业支持配套政策,构建了“1+N”政策体系。“一策通用,不管是我们企业关心的人才政策、产业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可以在这个政策里找到答案,而且支持力度大,很大地提升了我们行业从业者的信心。”政策发布后,北京中关村水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孙京昇这样说道。
8月17日,在北京亦庄举行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北京经开区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经开区机器人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搭建50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60台/万人,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就在几天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制定的《关于打造国家信创产业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经开区将加快推动《三年行动方案》落实,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遴选一批优秀信创产品,开放一批特色信创应用场景,引培一批高成长信创企业,助力北京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企业自研的国内首个非髓性抗癌药在美上市;“亦庄造”AI智能系统让骨科手术变成“开卷考试”;全球首款真空噪声量子随机数芯片在北京亦庄研发成功并量产应用……顶层设计与高精尖产业共脉动,产业升级蝶变迸发的科技创新浪潮奔涌不息,推动亦庄新城高精尖产业拾级而上。
专项政策让中小企业创新无忧
“希望通过‘专精特新、国高新十条’的实施和落地,加快推动完善经开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规模和效能双提升,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亦庄新城建设。”提及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又称“专精特新、国高新十条”),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精特新、国高新十条”,与“科创二十条”等既有政策形成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政策矩阵,支持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除可享受50万元认定奖励外,符合条件的还可获得3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30万元“首升规”奖励、100万元市级研发机构奖励,以及每年度最高300万元研发投入增长奖励等支持,综合支持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据悉,经开区将针对本年度获得认定的140余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奖励资金。
围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政策,北京经开区还有哪些计划和目标?
“除了制定实施‘专精特新、国高新十条’外,我们还编制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方案》,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速形成创新型企业梯度发展格局,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方案》聚焦创新型企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创新企业梯度培育”“科技创新能级提升”“产业生态融通发展”“发展要素资源保障”“服务体系优化提升”五大工程,围绕健全完善促进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特色孵化体系、深化融通创新发展、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强化服务平台支撑、优化市场服务供给等十个方向,细化形成30余项具体措施和40项具体任务。力争到2025年,实现“梯度培育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企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培育目标。
(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