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中关村指数2023”发布 北京中关村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
2023
12/28
14:46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多种融通创新模式加快建立……12月26日,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关村指数2023”。研究成果显示,2022年中关村综合指数突破300大关,达309.5,较上年提升21.7。从五个一级指数来看,创新引领指数增长最快,较上年提升58.5;开放协同指数、双创生态指数和宜居宜业指数稳步提升,较上年分别提升35.9、12.8、2.0;产业发展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研究发现,随着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中关村示范区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关村力量”。2022年,中关村创新引领指数增长强劲,达405.8,较上年提升58.5。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重大原创突破性成果持续涌现,多种融通创新模式加快建立。

数据显示,中关村企业克服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冲击,2022年研究开发费用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达到4952.4亿元,同比增长7.7%;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5.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近四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20%以上。中关村研发人员首次突破百万人,达100.6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36.0%。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22.0万件,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43016件。中关村民营企业是创新中坚力量,贡献了中关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42.9%、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5.3%,中关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前十强全部来自民营企业。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出文心一言、悟道、百川大模型等百余个AI大模型,涌现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全球首款真空噪声量子随机数芯片、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面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研发出新一代处理器龙芯3A6000、首台国产12英寸晶边刻蚀机、数字感知结晶器等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中关村企业持续为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核能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硬核支撑。

2022年中关村企业委托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外部单位开展研发的经费支出达到704.9亿元,同比增长10.9%。探索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围绕国产车规级芯片、集成电路先进工艺产线等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难题,开展体系化、组织化攻关。开源创新向纵深迈进,打造出长安链、百度飞桨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源社区。

北京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稳步提升,有力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关村增加值12992.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1.2%,贡献了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的85.8%,全市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的71.1%,是首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2022年中关村实现总收入8.7万亿元、净利润6240.5亿元,均占全国高新区合计的六分之一左右;实现技术收入22502.6亿元,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25.7%,约是全国高新区整体水平的近2倍;人均质效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人均收入313.5万元/人,人均净利润22.4万元/人,均是全国高新区整体水平的1.5倍,居万亿级高新区首位。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表示,近年来中关村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作用,产生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支撑。中关村指数的发布展示了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总体成效和重要特征,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关村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为各级政府部门把握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和走向,调整完善政策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认为,中关村指数系统刻画了中关村近一年的成长和进步。北京已进入减量发展的新阶段,越是减量发展,越要依靠高科技,越要依靠创新。未来中关村要继续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做大做优做强创新企业,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发挥出企业在组织创新、主导创新、推动创新中的作用,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