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文化精品创作源源不断,离不开金融“活水”持续浇灌。记者近日获悉,随着演出市场回暖,文化企业推出新项目的资金需求迫切,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大胆探索话剧版权贷等方案,精准助力文化产业“好戏连台”。
夜幕降临,紧邻宣武门地铁站的抄手胡同迎来一批批慕名而来的观众。迈过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就是北京天艺同歌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繁星戏剧村”,《奋不顾身的爱情》《说走就走的旅行》等一大批原创舞台剧作品在这里诞生。
“作为民营文化企业,我们深深感受到创业的艰难和不易。”回首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繁星戏剧村创始人、董事长樊星感慨,戏剧行业观众群体需要长时间培育才能养成看戏习惯,在国际上一般需要5至10年。在此期间,搭建团队、创作内容、运营场地空间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金。幸运的是,企业初创期就获得了北京银行的支持,贷款从最开始的十万元授信增长至如今的千万元级。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回暖,繁星戏剧村演出数量逐渐恢复,新项目的推进带来了新一轮资金需求,但企业此前经营收入尚不满足增信要求。今年4月,北京银行多次到企业调研,梳理经营情况和未来项目进度,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方案——探索话剧版权质押担保方式。
在樊星看来,原创话剧凝结着创作人员的心血,企业最珍贵的资产当属版权。不过探路版权质押并非易事,音乐、文学作品以及话剧等文化版权评估维度各不相同,如何认定价值是一大难题,需要懂文化产业的专业金融人才,才能在开展业务的同时防控好风险。
北京银行前门文创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方面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公司,把话剧版权质押作为增信措施,协同企业办理质押登记手续,不到一个月就完成百万元贷款资金的审批及放款,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自2017年以来,北京银行陆续建立了三家文创专营支行,专职服务于文化企业,目前在北京地区文化金融市场份额占比超20%,位居首位。
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7部门已确定8家商业银行支行作为首批示范区文化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引导和激励银行将更多金融资源集聚到文化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文化产业贷款恢复势头良好,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1708亿元,同比增长7.3%,有贷户数同比增长19.5%;1月至9月贷款发放金额1050.8亿元,同比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