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海淀区专场。海淀区委书记王合生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海淀区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深化“两区”建设等方面的成绩。
王合生介绍,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电子围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遴选储备等工作,明年5月封关运作。
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王合生介绍,海淀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也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科技创新资源和基础优势突出。海淀区有2个国家实验室、10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完成重组36家)、10个新型研发机构;驻有37所高校、96家国家科研机构。
除研发机构外,还有近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独角兽企业,266家上市企业。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4%,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95件,是全市的3.5倍、全国的42倍。
据他介绍,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全区已有4000多家企业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加计扣除金额222.6亿元。新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开展并购贷、人才贷、认股权贷试点,上半年3项创新业务144笔、融资金额11.52亿元。
海淀区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聚集效应,围绕服务平台、融资支持、空间载体、政策体系,提升重点园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创新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深化“两区”建设,去年以来聚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总部29家,今年1-5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6家,实际利用外资49.8亿美元,占全市60%。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电子围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遴选储备等工作,明年5月封关运作。
王合生介绍,海淀区把中关村论坛作为推动开放发展的加速器,永久会址下半年将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具备承接国际大型会议能力,为中关村论坛提供服务支撑,共同打造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区内现有8家千亿级企业、31家百亿元级企业
海淀区以科技创新带动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海淀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其中,信息、科研、金融、教育和制造业五个行业合计占8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2%。
王合生介绍,今年以来,经济加快恢复,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57.6亿元,增长4.3%;上半年预计增长6%以上。努力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向硬科技拓展,鼓励开创新体系,制胜新赛道。在关键创新链产业链上当“链主”。区内现有8家千亿级企业、31家百亿元级企业、248家十亿元级企业、1750家亿元级企业。
另一方面,通过底层技术布局来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发展,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17254家,总量26万家;其中科技型企业8536家,总量13万家。海淀区正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块链、网络安全、工业母机(机器人)、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空天科技、绿色能源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努力形成更多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海淀是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区,占全市2/3,目前上千家人工智能企业发展迅速,大模型研发蓬勃兴起;生命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占全市1/4;网络安全、基础软件、机器人、智能网联、空天科技等领域重点企业均占到全市六成以上。
通过“政府引导、高校培养、企业协同”的新机制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
“海淀科技创新主要得益于人才,是首都的人才大区。”王合生介绍,海淀区人才资源总量199.7万,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就有114万,是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
王合生说,很多国际国内的企业和机构愿意在海淀设立创新主体,是因为它们可以随时招到自己需要的各种人才,同时这些创新主体每年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又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人才创新创业机会多、生态好。
海淀区围绕引才、育才支持了一系列平台,如奇绩创坛,这是海淀培育支持的一家国际化创业投资孵化机构,面向全球集聚了一批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目前已吸引3.3万个创业项目,共加速企业311家,其中创始团队成员毕业于全球大学排名前50高校的项目占比为46%,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8.6%,外籍、海归背景占比约为65%。
“我们还依托清华、北大等高校资源实施了‘薪火共燃’计划,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高校培养、企业协同’的新机制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目前,已举办3期,培养培训优秀企业家174名,所办企业中已有12家上市。”王合生说。
海淀区目前正在实施141个小区、393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
海淀是首都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较为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体系,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淀区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目前,森林面积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48%。
王合生介绍,海淀区通过腾退还绿、见缝插绿、以绿惠民,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让绿色更多地走进群众生活。去年以来新建公园32处,目前共有118处;新建小微绿地、口袋公园17处,共有46处。
同时,海淀区深入落实三山五园地区保护规划。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有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21处重要文物古迹。已改建13处公园,新增绿道36公里,绿化面积42.36平方公里,恢复水面56.8公顷,实现水域循环互通。
在城市更新方面,2021年以来,海淀区已累计实施100个项目,包括老旧小区、危旧楼、办公楼宇、商圈、厂房等多种改造类型,完成改造面积447.7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实施141个小区、393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外墙保温、外窗更换、室内上下水改造、屋面防水、楼内公共部位翻新、加装电梯等,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开展实施更多项目。
此外,海淀区通过更新路面、增加公共设施、美化路边环境等方式,完成阜成路北三街、五塔寺路、二里庄环巷、买卖街、双榆树三街等464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城市道路、园林绿地隔离护栏撤除和优化管理,努力塑造更加开敞、清朗的城市环境。
海淀区正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海淀是教育大区。一方面,海淀高等教育资源富集,这里驻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4万。同时,海淀是全市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区,基础教育在校生40万人,占全市1/5;教职工4.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1万人;是国家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区。
王合生介绍,海淀区正在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围绕“让所有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目标,加快推进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已建成39个教育集团,覆盖172个校址、23万名学生;中小学生在教育集团及优质学校、特色学校就读比例达91.3%。
王合生介绍,海淀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区现有注册医疗机构1413家,共有床位17421张。海淀区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批今年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目前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海淀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均搬进了新的门诊大楼,海淀妇幼保健院也正在加快改造。海淀区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全部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室(站)、一村至少一医”;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26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12家。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