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记者从滨海新区获悉,2021年新区积极落实国家战略,从承接非首都功能和服务京津冀双向发力,同步推进自身载体建设和京津冀合作,2021年共引进北京项目1095个,协议投资额2821.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分别超过9.5%和12.9%。同时,新区以高质量发展和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为重点,不断推动各方面取得新成绩。
精准聚焦中央企业承接非首都功能。滨海新区紧紧扭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聚焦首批疏解的中央企业二三级公司,适配滨海新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立“跑央企、引项目”的能动机制升级版。2021年,有61家中央企业二三级公司和项目落地滨海,注册资金667亿元。
调整和建设完善新区承接载体平台。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创新成立园区共同缔造理事会,形成“理事会+秘书处+智囊团”的发展模式,今年以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新增项目1093个,三年年均增长47%,累计注册企业超3000家。以各开发区为主战场,细化挖掘载体资源,打造一批支撑滨海新区综合载体的“微平台”承接“微功能”,调整形成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南港石化产业基地、航空物流基地、临港新片区、海港片区、华苑科技园、海洋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生态城中新合作区等为主体的9个承接载体,引导北京项目向各载体集聚。
全力推进服务京津冀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进展顺利,实现园区直达滨海高铁站和滨海国际机场的公交线路频次优化调整。南港大乙烯等重点石化项目集群在南港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全面启动建设。航空物流基地大通关一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完成,首个项目天津国际邮件互换局项目入驻运营。争取中央预算资金2.3亿元,北京大学滨海医院改扩建工程获批全面启动,京滨西站配套工程加快推进。
完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协同机制。生态保护方面,建立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在教育卫生方面,中国核工业大学建设加快推进,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共建临港实验小学、与北师大附中共建十二年制学校等,与北京朝阳教育学院合作骨干教师培养、与人大管理培训中心开展教师管理队伍联合培养等;在医疗卫生方面,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直接结算和京冀执业医师在新区多机构备案等医疗资源共享服务加速推进;在人才认定方面,实现三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在政务服务方面,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在新区投用,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毗邻京冀的三个街镇开设服务专窗,全面推行“见证发证”,56个政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在交通方面,打通“断头路”,完善区域内公交通行能力,加快京滨城际、津潍铁路建设,塘承高速新区段、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全线建成贯通。(津云新闻记者陈汝宁)
责任编辑:王圣杰
【来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