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京报网」
岁末年初,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科学城,三河市与中交集团合作的孤山片区即将启动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产业导入等工作,这里将成为“京东明珠”三河市又一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平台。
入驻兴远高科产业园的海光仪器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组装仪器。 李彦摄
近年来,三河市连续在北京举办项目推介会,2021年签约项目94个,其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项目54个,创历年新高。
7年前,与北京通州区一河之隔的三河市还被称为“睡城”,每天数十万人从这里坐上公交到北京市区工作,“有人无业”曾是这里的代名词。
随着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的推进,三河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能力大幅度提升,落户三河市的北京企业不断增多,过去在北京工作、把这里当“睡城”的“大军”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留在三河就业,李慧敏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们公司原先在北京海淀区,公司大部分员工像我一样住在三河市燕郊,每天从燕郊往返海淀需要3、4个小时,实在是太费精力。后来公司在通州设立了分公司,我们就近在通州上班,虽然节省了不少时间,但还是觉得不够方便。两年前公司搬迁到燕郊发展,我们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真是太方便了!”入驻燕郊高新区兴远高科产业园的河北衡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敏说。
“我们最终选择兴远高科产业园,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入园门槛——高科技、低能耗、零污染。我们公司致力于全自动压力检测、修正系统的研发,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员工基本上都是科技型人才,没有太多精力搞管理和运营,好在园区专业的服务团队帮助我们解决生产经营需求,引进人才,对接各方资源,帮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等,现在公司经营有序,高企申报工作也在积极准备中。”
兴远高科产业园位于三河市燕郊高新区,“2014年,这里打算建设一个钛材料加工项目,拿到地后还没开工,就因为高能耗被叫停了。”兴远高科产业园总经理刘永成说,地又不能退回去,于是开始做培育科技型企业的科创综合体。现在,这个占地120亩的园区已入驻86家企业,其中有60多家企业来自北京(包括13家从通州搬迁入园企业),1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45家企业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近年来,三河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探索以科创园模式激活空间资源。如今,像兴远高科产业园这样的科创园在三河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它们承接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企业,解决了北京与北三县在产业规划上错位发展和梯度接续的功能需要。同时,北京的产业资源在三河市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不断促进三河市产业发展。“北京研发、三河转化”格局逐渐形成。
截至去年年底,三河市已初步形成量身定制、房地产转型、闲置土地盘活等8大类27个科创园集群发展态势,总建筑面积达428万平方米,已建成科创园19个,入驻科技型企业达796家,其中京企占比达65%。这个集群全部建成后可承接科技型企业2000家以上。
(原标题:三河去年承接北京转移项目54个 呈现8大类27个科创园集群发展态势 “北京研发、三河转化”格局逐渐形成)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韩梅
流程编辑:u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