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以营造城市场景探求新经济发展路径
2021
05/17
11:17

  张宇 黄寰 李艳春 于惠洋

  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以及“更有效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把增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供给作为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和成效的重要途径。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业为内涵的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够通过升级经济结构从而创造新的生产关系,规避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风险,发现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新经济发展依赖场景的助推,因此,基于营造城市场景和产业政策创新的视角,分析场景对新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场景探求新经济产业政策创新确有必要。

  一、场景概念及相关理论

  场景可理解为未来城市的基本构建单元,也可认为是都市的微型生态圈。不同的资源要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场景组合又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场景是新经济发展的新逻辑,用场景破除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供需对接矛盾,为技术找到商业化应用落点,为产业找到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重点在培育新产业来带动城市发展。从技术视角看,场景是推动创新应用的新孵化平台;从企业视角看,场景是寻求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试验空间;从产业视角看,场景是推动产业爆发的新生态载体。

  (一)场景的本质

  场景是城市中不同舒适物设施与活动的有机组合,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要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构人、事、物相互关系,促进供需双方对接的过程和结果,是承载城市生产、生活、治理功能的集成系统,也是具有价值导向、文化风格、美学特征、行为符号的城市空间。从根本上看,场景是科技要素、人文美学、商业价值、空间结构的统一,其核心理念是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从行业发展与产业培育角度看,场景即“潜在市场”(场景首先作为潜在市场出现,后期发展为细分市场,最后转化为主流市场,如图1所示)。

以营造城市场景探求新经济发展路径.jpg

  (二)场景思维

  场景思维是一种运用场景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要素与文化要素融入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思考方式。场景思维的本质是“以场景链接万物”,重塑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特别是在丰富的空间维度中密切串联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 最终迸发形成具有蓬勃生机的城市创造力。

  (三)场景营城

  场景营城,即场景在城市经营中的运用,通俗地讲就是城市主体通过使用新经济应用场景、创造新经济应用场景来经营城市的一系列活动。

  场景营城是运用场景化思维对原有生产、流通、消费与社会生活等城市生态系统进行重构,是在生活导向下,以场景营造为基底进行城市形态重塑,创新城市资源配置与公共产品供给,创造人文价值鲜明、商业功能融合的美学体验空间,吸引与聚集创新创意等高端人力资本,从而由内而外地创新城市运营组织方式、激发城市内生活力、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一系列活动。

  场景营城的意义和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培育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不同的生活与消费场景营造吸引有相同兴趣的人才集聚和交流,从而促进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驱动城市发展。二是激发潜在的消费行为。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偏好设计特殊场景,激起消费的欲望和潜能。三是标识城市的个性特征。区别不同城市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空间载体,而这种空间载体在城市中往往容易趋同, 因而可通过与众不同的场景和功能植入吸引有消费偏好和需求的人群集聚。四是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场景营城有利于避免传统商业对现代中心城区商业业态同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构建一个超越传统消费模式、引领消费时尚的消费空间。

  二、场景对新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场景营城的作用机理

  场景营城,通过流程再造实现系统增值。场景营城包括运营主体、运营工具和方法、运营客体、运营效能等要素,是一个从城市场景向场景城市迭代演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场景识别、场景收集、场景分析和聚类、场景应用和场景创造并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升级,促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循环迭代过程,其机理如图2所示。

以营造城市场景探求新经济发展路径 (1).jpg

  1.场景的识别和收集

  实现场景营城,使场景与城市的生产生活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拥有足够数量的场景。图2为我们提供了场景识别的方向和路径。

  城市运营的主体包括民众、企业、产业(行业)和政府,因此可以从不同的主体活动空间对新经济应用场景及其核心功能进行识别并收集, 也可以从技术应用等视角进行场景及其核心功能的识别和收集。

  2.场景的分析和聚类

  由于收集到的场景功能不同、特征不同、类型不同,需要将收集的场景进行规范化,突出其核心功能,用统一的格式进行数据描述,并对这些场景进行聚合分类,形成场景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创新性、商业性、社会效益、可复制和示范价值等不同评价标准开展场景分析,并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的市场验证,验证商业模型,评估市场前景,高效利用场景存量,大大降低场景应用与推广风险,加速新场景在市场中的成熟,帮助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寻找更适合的市场。

  3.场景的发布和应用

  编制应用场景规划和年度供给计划,将筛选后的场景定期通过平台统一发布,建立常态化的应用场景发布机制,并对已发布的场景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和适时更新,为有相应需求的城市运营主体提供供需对接平台。各类主体根据自身需求获取场景资源或提供场景服务,将应用场景转化为市场机会,并和城市生产生活相结合,打造应用场景示范。

  4.场景的迭代和创造

  在场景应用过程中通过各城市运营主体与新经济场景的深度互动,产生“1+N”的场景裂变效应, 即由若干个已成熟的新场景带动产生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的多个创新应用场景,这些新产生的场景又将被征集、发现、应用和丰富已有的应用场景,实现场景再生,从而形成场景营城的全流程闭环。

  (二)应用场景对新经济产业政策创新的作用机制

  1.提升产业政策的兼容性

  以应用场景作为跨部门、跨产业的一种途径,能够激发部门协同机制的形成与运行,促进产业政策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具体门类中提升出来,更加高屋建瓴地进行统筹协调,实现政策跨部门联合制定,提升产业政策的兼容性。

  2.促进产业要素市场化配置

  应用场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依托市场将新旧要素以网络化方式进行配置组合,告别传统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单向的、线性式的资源配置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有利于资源要素在产业间快速流动,提高产业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创建“准市场”的政策“先验”路径

  通过构建新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准市场”,基于“准市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对于创新成果进行先行验证,在应用场景构建过程中,快速识别产业发展的最佳要素配比,生成产业快速发展的最佳要素模型,以模型和数据指导产业政策制定,像精准营销(指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是有态度的网络营销理念中的核心观点之一)一样精准施策。

  4.推动施策原则向“给机会” 转变

  传统产业政策主要通过选取具有发展潜力或具有战略性但仍处于成长期的产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担保等措施扶持产业成长成熟,以“给优惠”为施策原则。应用场景则通过机会清单的落地机制,从国内外市场链接产业组织供给端和需求端,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为产业发展释放机会,以“给机会”为施策原则。通过给机会,政府作为中介平台,由市场做出选择,政策效应具有长期性。

  (三)场景中的新经济发展机遇

  通过分析应用场景对新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以及以场景探求产业政策创新方面的分析,本文从营造应用场景和新经济产业政策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营造城市应用场景方面

  (1)挖掘以城市特色为主题构建城市级场景。一是以城市间构建经济圈的模式探索跨区域的城市应用场景。同时各地区间的技术合作,也有助于推动都市圈内产业融合发展、增量补位,以产业带动场景,以同城化产业链带动跨区域场景链,促进跨区域的场景创新, 打造都市圈级场景示范区。二是以城市风景人文为主题探索特色应用场景。例如以公园城市为愿景,以山水绿地湿地等生态基质为纽带,基于城市功能区、生态基质,结合现有公园基础,创造“公园+”场景,打造新城全域公园,以“公园+”场景带动新型消费,促进自然生态公园与体育健身、游憩等功能结合,人文公园与图书、文艺产品售卖等功能结合,培育公园休闲消费、无人售卖等新型消费业态。

  (2)挖掘以产业生态圈为载体构建产业级场景。一是组建产业生态圈联盟实体推动新经济场景识别与聚类工作。以都市圈为引领,在城市重点产业生态圈内部建立产业生态圈联盟,鼓励联盟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和识别新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场景,科学分析和聚类,形成新经济应用场景库。二是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实验室。加速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链同城化,打造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对已有的新经济应用场景库中场景进行创新升级和提升改造,发挥产业功能区协同作用,打造系列智慧生产场景。三是在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打造新经济科创空间。基于系列特色场景库和科创空间, 聚焦二次创造性和延展性强的场景,进行二次创新、创造和再次创新、创造,推动新经济产业级场景形成迭代升级闭环。

  (3)挖掘以新场景新产品为媒介构建企业级场景。一是围绕生活服务场景打造高品质生活圈。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围绕社区门禁系统、停车系统、社区团购、社区安防、社区养老等生活服务场景,更新设施、设备、产品与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办事效率和生活便捷程度,打造安居乐业高品质生活圈。二是发掘新消费需求打造新产品培育场景。以市场为主导,探寻发掘新的消费需求与价值取向。以消费偏好为导向,以个性体验、多维穿透适应新消费,构建新消费场景,培育、打造和应用推广新产品,形成从居民偏好捕获到消费场景生成,再到新产品培育和新产品发布的新产品培育机制,创造更多更实用的新场景、新产品,以新产品提升新经济产品功能和社会效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2.以场景推动新经济产业政策创新方面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①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应用场景建设系产业政策的方法论,具有跨界融合的显著特点。通过成立跨部门场景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主责部门和成员单位,由领导小组统筹场景创新发现、建设、推广和示范、反馈调整等工作,指导应用场景工作有序推进,减少政策时滞,提升产业政策实施效率。

  ②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应用场景前置咨询评议工作机制。对于财政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重大项目的应用场景,由工作领导小组主责单位共同组织前置咨询评议。一般性项目、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场景,由各相关部委自行组织前置咨询评议。

  ③建立评估督查机制。领导小组研究建立全国应用场景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将应用场景建设纳入产业发展、新经济发展统计体系。中央政府绩效办组织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相关部委、各省市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各省市国资委将应用场景建设纳入省属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相关部委、各省市应用场景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项评估,同时每年初将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报国务院办公厅纳入年度省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

  (2)扎实开展场景供给具体工作

  ①超前谋划构建场景。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围绕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领域,在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民生规划等编制中植入前沿技术、创新产品、新兴业态,超前谋划和预设应用场景,为新场景构建充分留白。举办场景沉浸式沙龙,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等领域,综合行业规模实力、商业化程度、发展前景、创新能力、社会贡献等因素,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企业代表等就具有增长潜力的主题场景进行深度研讨,开展新经济行业大咖驻留计划,为构建城市未来新场景提供智力支持。

  ②构建“未来场景实验室”。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转化应用和以消费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落地实践,实施“未来场景实验室”培育计划,开展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创新项目申报,每年遴选3—5个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省市建设需求的最优产品、解决方案或创新模式开展创新性研究开发,搭建新场景试验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开放式线上线下测试空间等战略资源,集聚优质人才和创新要素,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经济创新体系。

  ③加强“场景项目化”“项目场景化”推进工作。一是由领导小组会同国家相关部委、各省市,聚焦现有场景,通过策划、包装、实施等流程将场景进行项目化改造,使场景更具实施性、交易性。各相关部委、各省市从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引入竞争机制,做好应用场景建设项目遴选工作。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关注各省市发改部门重点项目,培育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加快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生产发展,推进数字乡村、数字农场、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应用,通过项目的场景化改造,利用场景思维,使项目更具有包容性,更加满足人文关怀,使项目由单一项目成为“有温度”的项目。可以探索多主体实施同一项目的新模式,优胜劣汰,真正将最前沿的技术、最具创新活力的项目引进来。

  ④推进应用场景示范。一是实施应用场景示范工程,聚焦宏观城市战略、中观行业规划、微观企业创造三大维度,协调行业主管部委、省市结合城市战略和区域特色推进应用场景试点示范,组织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用户联合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开展远程办公服务示范,引导电信运营商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服务,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产品、新兴业态在生产生活和治理领域延伸渗透,进一步示范带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开展特色场景示范评选,总结提炼应用场景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