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凌建平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出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了38条措施,表示要“精准帮扶重点民营企业”“鼓励有条件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等。
事实上,有关部门正不断更新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尤其是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正越来越好。
但笔者也注意到,部分遭遇疫情冲击的民企,已经没有转型的机会了。笔者查询由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现,从2020年9月1日到10月28日,全国破产案件公告为6872个,而2019年同期为2398个。虽然这些企业的破产不一定都是因为疫情冲击,但确实有一些企业是因为自身抗风险能力差加上疫情影响而破产。笔者粗略扫描了一下,这些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2020年即将过去,所以笔者目前特别关注遭遇退市风险的民营上市公司群体。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差距特别大,和新能源以及医疗相关的公司业绩都不错,但传统能源、影视文化、服装零售等行业的企业却因为疫情损失惨重。比如,笔者和一位能源类民企董秘交流,他几乎是声泪俱下,现在公司经营已经恢复正常,但因为前几年杠杆太高,碰到疫情而陷入困境;另外一家服装类企业是因为收购了海外资产,而海外资产因为疫情破产,公司收购就此打了水漂。
当然,不是所有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都是因为疫情冲击。因此,笔者认为,对面临退市风险的民企应该分类处理,对于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企业,或者参与欺诈造假的企业该退市就退市,而对于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能够创造稳定就业机会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因为疫情这个偶发变量而出现问题的企业,应该加以拯救,想办法让它们保住上市地位。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表示,要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收购和分拆上市等制度,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可以就此拿出具体措施,给前述民企“活下来”创造机会。
在上一轮股市下跌中,各级地方政府已经通过设立救助基金入股等方法拯救了不少民企,当时的统计是13个地方国资驰援上市民企,救助基金规模超700亿元。比如好几家苹果产业链企业当时也是因为高杠杆等原因,民企大股东面临平仓风险,后来地方国资果断出手,现在这些企业的业绩都有了很大起色。
民营企业承担了稳定就业的重担,《中国民营经济报告(2019)》显示,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税收贡献超50%,民营企业就业存量占比近80%。落实六部门前述38条政策,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应该长期对于民营企业分类支持。对于小微企业,应该继续切实落实此前的各种税收优惠等措施,力保就业岗位不流失,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带动扩大就业。而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已经上市的民企,应该制定更详细的政策,让民企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