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时间研发设计出一款消毒机器人,1个月时间实现量产投放到公共场所助力“战疫”;遇到障碍物自动避开,室外无人配送车依靠内置雷达探测路况,为居民提供生鲜蔬菜的配送……在双创周北京分会场,这些“硬核”科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10月21日,为期1周的2020年全国双创周落幕,但北京的双创力量不会落幕。市发展改革委10月21日介绍,本市将打造“永不落幕”的双创周,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需要,纵深开展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破除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
双创周收官 双创服务延续
2020年的双创周北京分会场,特意设置了精准助力“战疫”展厅,汇集了“抗击新冠肺炎呼吸机系列”“疫情防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火神山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30余个项目,凸显本市针对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迅速联动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这30多个项目大多都是在短时间内研发成功,投入生产,迅速应用于抗击疫情。
“‘双创’已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金名片’。”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北京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同时,北京开展融通创新引领示范,以整合产业链资源和业务协作为核心,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的创新体系,163家“世界500强”大企业在京布局开放创新,涌现出了航天云网、中航爱创客等一批企业双创平台。
据了解,活动周结束后,北京分会场云平台和云上展厅将持续开放,相关专栏将继续更新主题赛事、项目路演、创业辅导等后续阶段重点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双创周。
双创资源京津冀共建共享
10月21日,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秘书处、颠覆性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在海淀揭牌。未来将有更多的颠覆性创新成果在北京“落地生花”,在京津冀范围内推动双创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协同创新网络。
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2019年达162.99新高,比2019年提高4.72个点。京津冀三地持续强化创新资源共享,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互认、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大型仪器互联互通。三地共建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均超过百家,创新创业支撑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并逐步实现从创新投入数量扩张向创新质量提升的转变。”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把促进区域创新创业融通发展作为践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有力推进协同创新持续向纵深拓展。最近六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1063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
“北京将高质量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两区’建设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新舞台、新空间。”这位负责人说,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打造更具创新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