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科技帮扶注入源头活水 海淀“造血式”扶贫带动7个地区奔小康
2020
07/13
09:17

  来自河北赤城县的“白雪公主”(白草莓)因疫情影响,售卖渠道受阻,海淀区赤城县挂职干部让“白雪公主”成了“网红”;内蒙古科右前旗的大片土地曾是有名的荒地,海淀区与北京林业大学联手,推出“林新创忆园”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并投产运营,成为闻名遐迩的创新创业典范;车客家园联合创始人冀永强深入新疆和田市阿克恰勒乡,让“科技化”的甜瓜“有名有姓”,帮助种植户增收脱贫……

  向贫困宣战,决战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携手步入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新的发展时代和新的执政环境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庄严承诺。海淀区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扶贫决策部署,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担纲“双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在党组织的统筹安排下,压实政治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完成政治使命。区主要领导完成17次调研考察活动,谋定了扶贫工作要点,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丹江水畔到科右前旗乌兰毛都大草原,从昆仑天路新疆和田到张家口赤城……海淀区对口帮扶内蒙古敖汉旗、科右前旗,河北易县、赤城县;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市、皮山农场;对口协作湖北丹江口市。三年来共计安排区级专项扶贫资金1.91亿元,助力结对地区共计13.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成功助力河北易县高质量脱贫摘帽;2019年,助力丹江口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皮山农场、敖汉旗、科右前旗脱贫摘帽;2020年初,助力新疆和田市、河北省赤城县脱贫摘帽,7个帮扶地区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创新扶贫:“央地”携手打造“颜色”农业

  盛夏时节,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的林新创忆园里,一片郁郁葱葱,等待着秋收时的硕果累累。很难想象这里曾弃耕至少两年,荒凉曾是这片土地的代名词。

  2018年4月2日,海淀区与科右前旗签署了携手奔小康协议,海淀区街镇与科右前旗全部(23个)深度贫困嘎查村结对子。其中,“林新创忆园”项目引入海淀区西北旺镇帮扶资金55万元,经过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市海淀区深度谋划对接,在小小的远新村里掀起了“黑色农业革命”,率先种植黑糯玉米、黑小米、黑芸豆等黑色作物,构建“颜色农业”产业链。

  “我们的黑糯玉米口感非常好,可以做鲜食玉米。现在已经往北京发了26吨的黑糯玉米,我们的黑糯玉米棒供不应求。”提起黑糯玉米的销售,远新村驻村干部李志虹非常骄傲。

  今年50多岁的远新村村民艾永库,看到黑糯玉米试验成功后,也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种植起来。“别看只有2亩地,但是我收了6000多棒黑糯玉米。林新创忆园和我签的订单,每棒0.6元,这2亩地的收入就达到3600元。”

  在当年科右前旗远新村的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上,远新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沙果和秋果,打造文旅结合的林新创忆园等方式,运营性收入和生产性收入超过了150万元,每个村民都领到了分红,分红金额每股30元,全村合计分红金额13.4万元。

  按照“野果进城”工作思路,该村还发展庭院经济,提高经济收入;坚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原则,建设农林废弃物消纳基地,解决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处理问题,同时生产有机肥和中高档花木基质等全产业链条。带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蹚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增收致富脱贫—改善生产生活面貌”的长效帮扶之路。

  作为科右前旗东部地区的援助地区,海淀区发挥资金和管理优势,北京林业大学作为科右前旗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深入移植技术和人才优势,塑造了“政府搭台,高校唱戏”的帮扶创新典范。“央地”联合在科右前旗远新村开荒辟土,在杂草丛生的孟荒山上打造出了林新创忆园,所有参与经营的土地由单位亩产纯收益400元提高到2600元。

  消费扶贫:拓宽市场搭上“销售列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深处的易县,既是这句千古绝唱的发源地,也是用担架和小米支援了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的革命老区。由于易县“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易县解放后经济发展缓慢,曾是国家级贫困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县户籍人口58.4万人,贫困人口就有3.8万人。曾经的革命老区,一度成了全国人民奔小康队伍中的掉队者。

  自2016年以来,海淀区与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北易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直接为易县脱贫投资超过亿元,通过科技帮扶、产业帮扶,壮大“巢状市场”等“造血式”帮扶,使易县60万老区人民于2018年成功通过河北省贫困县脱贫验收,追上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大部队。

  今年,受疫情影响,易县又有了新难题:“一打开地窖,一万多斤红薯都烂了。”“往年这个时候,红薯都卖得差不多了,今年因为疫情,进出村子的路被封了,运输的车辆进不来,红薯出不去。”......据县政府统计,县内近三十个村,五千名薯农的800万斤红薯受到运输影响,有近160万斤红薯烂在了地窖,以种植红薯为生的薯民们急得焦头烂额。

  得知情况后,海淀区挂职易县扶贫干部沈景茂分别向海淀发改委、商务局、国资委联系售卖农产品。此外,沈景茂还向北京日报、农民日报、新京报等媒体记者求助,积极协调易县的电商集团,开展“一起买”公益活动,销售易县红薯2万多斤。并联系海淀区超市发等国企公司推动合作事宜,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对接北京团餐公司健坤公司、北京天恒集团、北京华天集团等企业,第一批就销售了10余万斤。根据前期媒体报道,经过京冀两地联合售卖,易县已销售红薯200余万斤,解决了薯农的燃眉之急。

  海淀区继续做大做强消费扶贫,助力北京市消费市场拥抱4个旗县农副特产品。协助易县累计完成消费扶贫总金额8365万元,直接、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54人。2019年,海淀区在城六区范围内率先启动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海淀分中心,上架来自内蒙、河北、新疆3个省区近200种商品,陆续展示来自北京扶贫协作的7省区89个县级地区的特色产品,进一步为全市消费扶贫事业助力加油,打通了受援地农特产品生产、运输、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条,让贫困户的钱包鼓起来。

  科技扶贫:数字经济带动长效脱贫

  海淀区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在对口帮扶脱贫战役中,海淀区扎实动员驻区重点高新科技企业,探索开展各类帮扶行动,形成“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

  今年37岁的美团骑手李海刚来自农村,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2月,李海刚加入美团外卖配送队伍,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他平均月收入已超过1万元。“北漂20年,美团让我觉得生活有了奔头。现在手上还有不到10万元的房贷,我要更努力,争取1年内把它还清。”

  早在2018年,海淀区企业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美团点评”平台,带动67万来自贫困县的骑手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通过美团外卖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增至370万人,其中有21.6万人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美食消费扶贫“以吃代捐”,在供应链端构建推进贫困地区农副特产品“绿色网络高速公路”。2019年,“必吃榜”联合15家大型连锁餐饮合作伙伴研发了15款公益菜品,并上线22款“助力高远”美食消费扶贫公益套餐。在这些套餐中,至少包含1种来自贫困地区的食材。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公益套餐线上总销量逾17万份,线上销售总额逾400万元(不含线下销售数据)。

  2018年年底以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快驴进货”APP,遍布全国的大型周转仓库,对部分贫困地区展开扶贫直采。旗下小象生鲜、美团买菜,借助其在新零售领域的渠道优势,也积极加入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的行列。此外,2018年3月,美团外卖发起“青山公益行动”,加入该行动的外卖商家即为“青山公益商家”。用户每在青山公益商家完成一单,商家即捐赠一定金额的善款通过“青山基金”助力生态扶贫。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工作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以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肯定性批示。

  志智双扶:交流学习激活内生动力

  智力帮扶是对口帮扶工作的民生要义。海淀区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和一班“带不走的园丁群”,用最优质的公共事业资源传承智力帮扶薪火。

  2018年10月,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刘伟医生前往内蒙古科右前旗担负一年的支援任务,被人民医院聘为急诊科兼ICU执行主任。来到旗人民医院的第四天,刘伟医生参加了一例致死性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抢救。

  “消化道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停搏……”刘伟临阵不乱,积极指挥抢救,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快速行深静脉置管给予补液输血,用不同种类的血管活性药物抢救病人。救治15分钟后,病人逐渐恢复心跳,出现了血压。这次成功的抢救流程教学展示,给科右前旗医院卫生医疗领域带来了极大震撼,也让大家感受了京蒙帮扶带来的民生希望。

  作为急诊科兼ICU执行主任,刘伟分别从科室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公益帮扶等四方面开展帮扶任务,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完善了急诊急救及重症医学学科体系,启动了急诊科心肺复苏单元建设、POCT单元建设、卒中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建设等,开辟了贫困户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绿色通道。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推动前旗医院的多学科合作,完成兴安盟地区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整理编写完成10万余字的《科右前旗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手册》、撰写期刊论文《兴安盟科右前旗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填补了当地院前急救疾病谱流行病学调查的空白。

  2019年,海淀区共选派21名挂职干部在受援地挂职,接收19名受援地党政干部进行挂职交流。组织部计划选派42人次教师、医生、科技、农业、产业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受援地支教、支医工作,实际派出104人次。受援地也向海淀区相关单位选派了391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海淀区与受援地认真制定了受援地党政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受援地党政干部达718人次,培训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达4812人次……扶贫干部一批一批走向了最需要的岗位,通过他们的真情帮扶,扶贫号角不仅响彻山川大地,更吹进了同胞们的心里。

  海淀区发改委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海淀区对口帮扶的易县、赤城县、科右前旗、敖汉旗、和田市、丹江口市、皮山农场均已脱贫摘帽。我们要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的长期减贫机制,发挥海淀科技优势、人文关怀、政治觉悟和文明素养,着重从消费帮扶、携手奔小康、劳务协作三个方面继续加大帮扶力度,提升帮扶效益,确保结对地区脱贫不返贫。 (聂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