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北京5年内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360家 独角兽企业占全国近4成
2019
03/28
16:54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孟竹) 3月25日,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在京举行。记者会上获悉,北京市以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2014-2018年,北京市推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360家,实施41个智能制造重点示范项目,北汽模塑等22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2018版)》,以正面清单形式便利高精尖企业登记注册。

据了解,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在项目落地方面,北京大力推动高精尖项目落地建设,推进奔驰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改造(亦庄)、燕东八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中芯国际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高精尖项目实施,加快培育千亿级航母企业,加速奔驰新能源汽车(顺义)、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二期等42个制造业项目实现落地,同仁堂大兴生产基地、八亿时空液晶材料等24个制造业项目竣工。

在推动政策落地、谋划产业发展方面,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大兴区分别配套出台了“高精尖19条”“石创10条”“兴十条人才政策”;顺义区通过推行新项目落地全要素评价、搭建会商平台,形成了“转化快、手续快、开工快、投产快”的“四快”模式。

北京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表现良好。2018年全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323.6亿元,占全市GDP的27.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合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8亿元,同比增长12.9%,拉动全市增长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0.4%。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劳动生产率达44.8万元/人,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5%,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和7.8%。

据了解,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落户北京,将于5月22日至5月25日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办。

北京地区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近四成

目前,北京市在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领域已创建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石墨烯、智能车联等领域成立了11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创建了2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7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成立了北京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联盟,为深入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完善,北京市高精尖创新成果及企业不断涌现。高清液晶显示面板、自动驾驶平台、石墨烯制备与应用、北斗卫星应用等技术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北京地区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近四成;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约400家,专利达8000多件,均居全国第一;小米等企业获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旷视科技“洞鉴人像系统”、百度“Paddle深度学习框架”等7个项目入选全国首张颠覆性创新前十榜单,寒武纪等9家企业成为2018年度全球新进独角兽创业公司,产业创新动能进一步释放。

旷视科技展示“城市大脑”安防系统。人民网 孟竹 摄

2018年十大高精尖产业收入32548亿元

毛东军指出,2018年,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8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5个领域实现菅业收入17080亿元,新动能培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北京市产业发展氛围日渐浓厚,制定出台了5G、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同时,北京建立“科一技一产一业”接力机制,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开发、产业化转化和规模化应用生产的有效衔接和接续发展。顺义、房山、东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制定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细化政策。统筹利用高精尖资金和基金支持产业发展,高精尖资金支持项目84个,带动社会投资36亿元,高精尖产业基金新增合作子基金4支,认缴规模34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