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16日电(毕诗豪 牛晴晴)两年半之后,到202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望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5家百亿级企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以上,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80%。
这是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来自开发区管委会的消息。
1991年8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也称北京亦庄)。
开发区入区企业从最初的十几家到目前2万余家,包括奔驰、GE、拜耳、ABB、京东等8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12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近千亿美元,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和医药、汽车及交通设备四大主导产业。
1994年以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35%。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经济运行提质增效,主要经济指标高位逆势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5%,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3.9%。商务部组织开展的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综合排名第4位。
2018年1-5月,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47.9亿元,同比增长16.4%;税收收入316.7亿元,同比增长16.5%。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一,产业基础逾加坚实,拥有世界500强企业83个。
初步统计,2017年,开发区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159家、超十亿元41家,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168家、超十亿元34家,纳税超3000万元150家、超亿元53家。
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追赶前沿填补空白,在技术创新领域创下多项国际、国内“第一”,不断填补空白。
全球最先进的显示技术研发中心、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全球首张用于临床诊断的致聋基因检测芯片、全国第一条8.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全国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戴姆勒公司首个德国本土以外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厂、全国首个全人源化抗体新药、全国唯一IPv6根服务器工程中心等,均在亦庄诞生。 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2家,产值连续8年占工业总产值90%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国家级16家、市级206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2项;万人实用发明专利拥有量265件,专利转化率达到90%以上。
第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实现了在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6年,开发区万元GDP能耗0.1494吨标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万元GDP水耗4立方米,用全市0.35%的土地、1.1%的工业用水支持了全市18%的工业总产值(2017年初步统计数据)。人均劳产率40.8万元/人(2016年)。绿化占地总面积31.4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2.8%,人均绿地面积104.9平方米。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亦庄将坚持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建设,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引,对接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宜居宜业绿色城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辐射带动首都南部和东部地区发展,彰显伟大祖国首都的创新发展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
到2020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000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5家百亿级企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以上,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80%。
到2035年,开发区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取得突破,创新驱动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建成产城融合的高水平现代化新城。(完)【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