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产业升级依然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同时还存在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走出去准备不足,未能有效对接开放需要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这一关口的迫切要求。
十九大对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其一,经济发展新形势下,需要更加健康现代的产业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牢靠的物质保障。
其二,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赶超战略,需要产业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需要不断丰富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内涵,为中国产业和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其三,全面实现现代化,需要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在推进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对于不同区域的定位,精准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合作共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四,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其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九大后我国产业发展方向应是: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处理新“四化”关系、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指明方向。与西方发达国家选择的“串联式”发展过程不同,作为后进国家,我国选择的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来化解经济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要求通过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要求利用新技术跨界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强调取长补短、精准定位、区别发展,注重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建立更加开放的现代产业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努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十九大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十九大报告关于服务业的各种论述,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激活我国现代服务产业的生产力,优化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产业链的市场环境。
先进制造业。对于当前较为领先的制造业领域,包括航空器和航天器制造、高铁、核电设备制造、特高压输电装备制造、现代船舶制造等,要不断应用新技术继续提升这些行业的竞争力,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还要注重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主题,从强调单一增长调整为强调制造业质量提升,提高制造业生产率,推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绿色产业。我国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意味着,产业的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绿色产业必将在十九大后蓬勃发展。
新型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发展新型农业。未来5年,农业资本、农村新能源、土地资源、农机农服项目、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10大农业产业项目将会快速发展。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