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惊艳全场的“北京8分钟”尽展大国姿态和风范
2018
02/28
16:17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迎来了“北京8分钟”,带有中国符号的国宝熊猫化身使者,飞向世界各地发出“2022冬奥会,北京欢迎您”的邀请,至此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这场仅有24名轮滑演员以及24个带着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完成的“精彩瞬间”,赢来国人骄傲和世界口碑。这场盛宴,摒弃了“人海战术”的一贯手法,既没有击缶而歌,也没有古琴琵琶语,更无遥远的孔孟之乡传来的朗朗书声……在前沿科技与中国元素的结合中,中国传统文化却依然在短暂的8分钟里让世人感知。一向以高标准要求的导演张艺谋,也为“北京8分钟”打了满分。

相比“北京8分钟”的进行时,其背后的故事则吸引更多的视角走进挖掘。世界最大的“减重”熊猫木偶、细如微米的“冰屏”、虚拟仿真团队、舞动的机器人……高科技的运用既让人惊喜科技进步之快,又让人慨叹科技的绚丽夺目。然而,87天的封闭训练、推屏演员每天近乎800斤道具的推演、204人的导演和保障团队幕后的筹备,其中的艰辛和一次次改良更是尽展匠心精神。“北京8分钟”除了带给我们场面的震撼,除了让我们惊叹于科技、人文的和谐融合,还有什么?这场视听盛宴呈现地不仅仅是科技的炫目和人文的匠心,更是新科技、新智慧、新文化,传统与现代融合背后的大国姿态和大国风范。

尽管8分钟,但我们全力以待。对于任何一场奥运会的闭幕式来说,留给授旗仪式和下届承办国家展示的时间少之甚少,这仅属于北京的8分钟却在每一秒中体现大国姿态。以一应俱全地展示标志性建筑为线条,从万里长城到鸟巢,从国家大剧院到中国结,融入地球的转动、世界各国人民的微笑等艺术手法,大国的姿态不仅在于流程环节的巧妙设计态,时间虽短,仅为闭幕式的一个环节,但对于这个环节,中国却全心浇灌。比如,开幕设备的防寒保暖工作也融入了技术,石墨烯智能发热的服饰设计既考虑了演员的保暖,也考虑了演员上台舞蹈动作的舒适度,在前期不同温度、风力的真人实验中,在一次次的更新、改变中,石墨烯智能发热技术的投放运用让中国技术更有底气。

从虚拟视觉技术的应用到机器人导航的精准化作业,从LED显示屏技术细如纳米的精准计算到熊猫木偶的选材制定……每一项技术都在上百次试验中精益求精,每一次精进都在一次次打磨中尽显大国姿态。

尽管没有镜头,但每一个动作都独具匠心。8分钟的画面呈现让我们无法透过镜头一一看到每位演员的脸,亦然无法知晓导演和保障团队204人的付出。演员在87天的封闭排练中,每天都要推800斤的重物,或者穿着十几斤的道具一站几个小时,照着动画片学习动作……在距离正式开演还有两天时间时,因受到强风、降雪等恶劣天气影响,韩方取消联排。“北京8分钟”能否在25日当天完美呈现,依然是每个人心中的问号,也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重难题。天公作美,“北京8分钟”也被记载史册,回看每一步,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哪个要素都不能没有。

正如导演张艺谋在后期采访中提到的:“中国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无需在8分钟表达太多”。2022北京冬奥会,用行动说话,用真心感受。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