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产电影市场佳片不断,《战狼2》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部力作,除了收获累计近58亿元的票房外,更有消息称其将代表中国参与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在这部创下中国影史多项纪录的影片背后,人们可以看到多家北京文化企业和北京市文化产业促进机构的身影,比如,《战狼2》发行方之一影都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于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不论是这座园区还是企业本身,都得到了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文资办”)的有力助推。
企业强则产业强。深谙此理的北京市文资办近年来在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时,在“双效统一”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加强统筹、优化服务,重视产业功能区规划编制、建立文化金融支撑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推动文化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其思路和做法对于在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大城市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企一策”
推动国企创新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 北京市文资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746.64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营业收入58.35亿元,同比增长24.4%。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一企一策”的精准施策,将监管文化企业进行分类,挖掘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进而带动产业整体增长,促进文化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还是以影都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除了参与发行《战狼2》之外,还参投了好莱坞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以及古装武侠电影《绣春刀2》,作为一家2015年才成立的企业,这样一份成绩单着实令人喜悦。“我们是影视投资领域新兵,作风比较稳健,因为国企是‘赔’不起的。”该公司董事长蔡新颜表示。作为北京市文资办监管企业,项目投资的评估及考核都有一条红线,当下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都要考量。
对于大热的影视投资企业是这样的监管机制,而对于传统出版行业则更注重转型发展。例如“老资格”的北京出版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8家专业出版社、5家杂志社和14家子公司的大型文化企业,旗下的北教传媒在北京市文资办等的指导和支持下,作为第一家国有控股图书发行企业挂牌“新三板”,首轮定增融资金额达8004万元,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而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则更多显示了“双效统一”在国有文化企业中的积极实践。2015年,24小时不打烊的中国书店北京燕翅楼店开业,集书香文化示范地、文化传承展示地等于一体,在服务全民阅读方面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两年来,该店共组织特色文化活动90余场,服务读者4000余人次。以古籍、文史、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为经营特色,用24小时营业与服务全民阅读的经营理念,实现了从一家实体书店到一个城市文化地标的转身。
扶植重点
加强平台服务功能
北京市文化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产业发展环境和体系的完善,得益于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上的重点突破。
文化产业功能区是北京市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近年来,北京市文资办着力推进全市范围内的17个重点文化产业功能区的中长期规划工作,编纂完成了《文创产业功能区发展报告(2016)》,对功能区建设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同时重点推进产业园区发展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与创业者发展的协调统一。前文提到的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就已逐步形成了集行业产业链条完善、高校人才聚集、金融服务O2O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影视产业发展文创园区。其中,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有效推动了怀柔区“影都”定位的区域规划发展。
此外,北京的展会、消费季等具有产业服务功能的平台也在不断完善:“2017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启动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中,可自由选择文化机构消费,涵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电商4个行业领域;北京京西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定向支持京西文化旅游发展;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参与举办的“2017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以“共创未来”为主题,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中美两国创客文化与生态的建设,为两国青年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涵盖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影视、新媒体等产业领域,促进了一批文化与科技、信息、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发展。
文化金融
“补贷投”联动促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针对这些老大难问题,北京市文资办探索建立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文化产业“补贷投”联动体系。
北京市文资办联合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30多家机构,推动债券融资、企业展览展示等功能模块试运行,形成了“IP孵化、信息查询、信用管理、股权债权融资、企业挂牌”等线上线下服务的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网络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其中,北京市文资办已经举办多场网络影视、新媒体等项目路演和投融资沙龙,服务文化企业600多家、投资机构100多家。
数据显示,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仅今年上半年,“补贷投”联动体系已经累计为文化企业提供超过140亿元资金支持,直接撬动社会资本近600亿元,资本投放效率不断提高,与文化经营生产的正相关性逐步显现。此外,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试验区也将挂牌,为文化金融合作生态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