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总部经济助力北京“高精尖”)
本报记者 孙奇茹
总部经济正成为首都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总部落地北京。记者日前从市商务委获悉,2016年,北京总部企业数量净增70家,达到了4007家。2017年,本市将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功能区发展的服务管理办法》、《重点总部企业遴选服务办法》,培育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遴选一批重点总部企业,特别是培育科技创新型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和科技创新型的重点总部企业,为全市“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新动力。
望京CBD商务区,昆泰嘉瑞中心写字楼,为了使新办公区于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工作人员正在这里忙碌地做着筹备工作。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作为这里的第一位主人刚刚正式完成物业交接。而百米之遥的另一栋大楼——绿地中心,阿里巴巴的部分员工去年也刚刚入驻。
这只是阿里巴巴杭州、北京“双中心”布局战略的一个注脚。去年9月,阿里巴巴北方运营中心正式签约落户朝阳区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作为阿里北方中心,这里不仅将成为阿里巴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基础平台,也将是阿里巴巴文娱、健康等多个创新产业的总部“大本营”。
“北京汇聚全国科技创新资源,人才密集,得天独厚,没有任何地方能够比拟。” 阿里巴巴总裁金建杭说。
金建杭回忆,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创立伊始,就第一时间设立了驻北京代表处,金建杭是阿里在京的第一号员工。当阿里创始人马云问及金建杭对公司未来人才布局的估计时,他当时“大胆”地预测,“在北京怎么也得有二三十人吧”。
此后,企业自身发展速度、北京在企业发展中战略布局的变化,都远远超乎他们最初的想象:如今,整个阿里集团在全国5万名员工里,有超过1.2万余人在北京,其中四成以上都是技术人员。
“阿里不再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金建杭解答了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
每秒12万笔支付,交易峰值达17.5万笔,单日物流订单量达6.57亿笔……去年天猫“双11”,在大数据等强大技术的支撑下,一个个新的世界纪录在这一天诞生。在一次次经受住“双11”爆炸般的访问量挑战后,阿里也逐渐从“电商公司”向“科技公司”转型,其云计算等科技能力开始输送到城市管理领域。今年春运期间,在阿里云等云平台的技术支撑下,堪称“全球最繁忙网站”的12306网站,扛住了每天多达250亿次的访问,并且一次订票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为0.5秒,人们多年前上网买票频繁“卡顿”、“宕机”的体验大大改善。
“在阿里进行各种技术突破的过程中,北京将很好地发挥人才高地的作用。” 金建杭透露,为了汲取北京的科技、文化等创新资源与人才资源,阿里已将集团文娱、健康等创新业务总部设在北京。正如马云所言,在阿里未来“服务二十亿消费者”的全球化发展目标中,北京团队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北京,已被阿里定义成“电子商务以外的互联网服务”的大本营所在。
阿里北方中心、百度、京东、滴滴出行、小米、美团点评……一个个互联网公司的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在北京生根。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正成为北京助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一环。市商务委透露,2016年1到11月,北京总部企业资产占全市比重74.2%,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71.6%,实现利润占全市比重89.8%。
(原标题:总部经济助力北京“高精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