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颠覆性技术领跑全球 中关村创新旗帜插遍北京16个园区
2017
02/22
15:34

原标题:颠覆性技术领跑全球

6.jpg

93家高新企业入驻门头沟。

7.jpg

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园区启用,成为阿里各项核心业务在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首次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市发改委数据显示,去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增长12%以上,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技术合同成交额3940.8亿元,增长14.1%,其中流向外省区市和出口的占比达71.3%,科技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新成果

高科技国际领先

跑步逐渐成为市民热爱的运动,然而拥有强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却价格昂贵,这是因为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在中关村举办的一场创业交流活动中,北京羲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涛举着一块巴掌大小、仿佛黄色硅胶的纳米材料样品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逆势纳米材料能显著减少运动者撞击地面的有害动能,国内的跑步爱好者很快就能穿上好而不贵的国产减震跑鞋了。

这只是中关村群星般闪耀的科技创新成果之一。中关村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许多具有重大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比如:中科寒武纪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集;商汤科技公司在全球首次实现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超过人眼识别;诺亦腾公司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于MEMS惯性传感器的动作捕捉技术;地平线公司的自动驾驶“雨果”平台和智能家居“安徒生”平台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成果;柏惠维康公司成功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神经外科机器人,以30分钟微创代替过去的开颅大手术等等。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领域,中国正在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凭借其多年来在前沿技术领域催生出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中关村是当之无愧的全国高精尖产业聚集地。

新产业

辐射全市16个园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辐射到北京16个园区,随着园区建设不断深入,新产业在北京各区遍地开花。过去,门头沟区能“上台面”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寥寥无几,如今破旧的工业园区已是“高精尖”企业的聚集地:京西创客工场作为门头沟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孵化器,去年刚投用就吸引了93家高新企业入驻,行业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工业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去年最火的技术非VR和AR莫属。去年4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关村顺义园共同建立了北京虚拟现实产业研究院,将虚拟现实应用从游戏领域拓展到医疗、航空航天等实用技术培训,具体运用如开展口腔手术模拟器、腹腔镜微创手术模拟器、心血管手术模拟器、全任务飞行模拟器和虚拟现实视频融合监控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汇聚国内外虚拟现实优质智力资源,打造虚拟现实专业孵化器。

如果高科技创新是北京新经济的根基,文化产业则是软实力。去年8月9日,首家胡同创园联盟在中关村成立。该联盟依托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项目,由12家“胡同里的创园”共同发起成立了创新孵化平台,积极参与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通过艺术化的构建和设计来解决老城区改造难题。

据北京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8132.4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32.7%。

新模式

给创业公司“输血”

新成果和新产业涌现的背后是大胆的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中关村独具特色的“一条龙”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为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向集众智、汇众力模式转型,插上了翅膀。

2016年7月,中关村丰台园首创并打造的高端智力共享平台“零工社区”正式面世。“零工社区”是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端智力共享平台。专业技能从业者可在这个平台上 “打零工”,还可找业内大咖,查询双创政策,从海量知识产权库中搜索有用的信息。从线上到线下,“零工社区”将创业者、零工、业内专家、创新创业组织、知识产权等双创高端智力资源融合成一个创新生态圈。而为这个生态圈做支撑的,正是丰台园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工程师资源——丰台园汇聚了1万多家企业、7万多名工程师、1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1家孵化器网络、12个创客空间及正在释放的10万平方米孵化空间。

此外,与创业者成长密不可分的是中关村数十年来一步步形成的“大”金融圈:创新的投贷联动机制、股权转让分红前不必缴税的优惠政策、专门服务于科技创新公司的中关村银行、直通深交所的创业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在中关村,受益于不断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少创新企业未曾感受到资本的寒冬。

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国开科技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在2016年11月25日,签署了“投资+贷款+保证”协议,在当天就实现3000万元股权投资款、3000万元保证贷款同步到位,用于满足仁创生态绿色循环产品设计研发资金需求。这是全国首个正式落地的投贷联动项目。

当前,中关村正在探索适合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可复制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新机构

津冀两地扎根互补

近三年来,北京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新设分支机构687个,日均新创3.2家创新实体,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京津冀协同发展正从概念变成企业经营的实际利好。

距北京200多公里的张北地区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利于计算机服务器的散热,这里还能提供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绿色电能。去年9月12日,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一号、二号园区正式启用,成为阿里各项核心业务在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培养当地年轻人成为专业人才。

去年12月,北京中关村通过联合天津、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区域,成立了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旨在以信息流带动三地的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质流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更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随着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不断跨区域转化,中关村携手津冀打造的创新驱动经济新引擎,正不断迸发出蓬勃的力量。

本报记者 张品秋 文并图 J229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