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三地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北京签署《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三地将建立信息化工作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形成政策互融、标准统一、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管理互动、服务协同的发展格局,将京津冀打造成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示范区。
此外,三地还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制造工业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电子认证战略合作协议》等细项合作协议。河北企业将由此搭上京津信息化的“快车”。
互认“企业电子证照”
过去,河北企业到京津投标,无异于跑一场“马拉松”。河北省电子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小津描述了这一过程——我省企业须到北京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到办事大厅排队,还要往返多次,需花费一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如果企业办理了CA证书,即获得了“企业电子证照”,可避免报送纸质报表,很多手续在网上就能办理。但由于CA证书无法实现异地认可,冀企即使在本省办理了“企业电子证照”,依然要到北京重新办理证照,还是很麻烦。
随着《京津冀电子认证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这种“麻烦”将会得到解决。京津冀将以国家电子认证技术规范为标准,在属地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地电子认证平台技术互联,从而逐步实现CA证书、认证结果三地互认。我省企业只要在本省办理“企业电子证照”,便能在网上参与京津两地的招投标活动,不必再大费周折地来回跑了,还可以避免黑客入侵,防篡改等。
驾上北京“工业云”
聚焦设计、研发、管理、营销上的“痛点”,让我省中小企业拥有科研和管理“大脑”;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让他们花小钱也能拥抱技术领先的“工业云”……《京津冀协同制造工业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已成为国家“工业云”一面旗帜的北京“工业云”正式向河北开放。这意味着,我省企业只需要支付少量使用费,就能获得北京大量的技术与研发等信息。
“工业云”服务平台主要面向企业提供涵盖企业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等产品创新全流程所需要的各种自主产权的工具和服务。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童腾飞表示,按照以前的传统做法,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科技研发平台,成本需要十几万到几十万元,负担较重。接入北京云平台,企业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使用费,就能获得大量的技术与研发等信息。
驾上北京“工业云”,我省中小企业“智造”梦变得触手可及。京津冀将以“工业云”为基础,共同推进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支持示范应用。借助这一平台,我省中小企业可以让整个生产智能化,甚至可与京津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经验实现互联、共享。
此次与北京合作,还成为我省“工业云”升级的契机。省工信厅副厅长段润保告诉记者,北京“工业云”虽然先进,但偏重为中小企业服务,而河北的现实状况是,产业结构偏重。我省将借鉴北京先进经验,搭建侧重于为钢铁、水泥、煤炭等企业服务的“工业云”平台,加速推进大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原标题: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冀企获益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