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文资办”)召开发布会,市文资办副主任刘绍坚全面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市文资办的重点工作。“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创产业稳步发展,成为首都经济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从总量规模来看,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826.3亿元,占地区经济比重达到13.2%,是首都经济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收入1.1万亿元,增长9.5%。2015年1-9月,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仍然实现13%的增长速度。
从发展速度来看,三经普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文创产业法人单位达到14.6万家,比2008年二经普时增长1.7倍;从业人员183.6万人,比二经普增长71.3%;拥有资产20594.7亿元,比二经普增长1.5倍;实现利润776.3亿元,比二经普增长1.8倍。从产业集聚来看,三经普数据显示,全市20个文创功能区有文创单位7.4万个,占全市总量的50.8%;文创从业人员119.6万人,占全市总量的65.2%;文创资产总值14108.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8.5%;(投黑马www.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文创收入8331.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7.3%;产业空间集聚、集约发展的态势日益显现。
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按照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标准,2013年北京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地区经济比重为8.3%,远高于国内其它城市。201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北京占比达到12%。全国评选的“文化企业30强”中,北京辖区的企业占到1/3。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挂牌的文创企业中,北京辖区达到16家,占全国同行业挂牌企业总数的43%,位列全国第一。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细分领域来看,北京在全国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013年,北京图书出版种类达到19.2万种,占全国的52%;2014年,北京期刊出版种类为3053种,占全国的30.6%;2015年,电影票房收入31.5亿,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人均年观影次数达到3.3人次,为全国最高;平均2.1万人拥有一块银幕,人均银幕居全国第一;北京生产影片291部,占全国总数的42%;在票房前20名的国产影片中,(投黑马www.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北京出品13部,占65%;票房超过10亿的5部国产影片中,北京出品4部。此外,北京的文艺演出、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广告会展等细分领域也均处于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