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五届中国产业地产高端论坛上,搜狐焦点产业新区独 家发布了《2015中国产业园区招商信心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园区招商信心指数为137.07,比2014年相比上涨了5.0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园区租赁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招商指数不降反升背后,主要是因为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园区招商模式得到优化等因素。
大势带来利好
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尤其被突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在保增速、调结构,而破题的关键在于招商引资,特别是园区的招商引资。
实际上,2015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小政策多少都惠及了园区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中央“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以及“中国制造2025”纲领等诸多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为产业园区、产业地产发展营造了一个整体政策环境比较宽松。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在陆上将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在海上将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项目清单中含数百个国内外项目,比较其中的项目类别,就是各类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的推动,还将改善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大利好中西部园区的发展。
与此相当,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出,也为长江沿线和北京周围地区的产业园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制造2025”纲领对产业园区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指明了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潜在企业目标;另一方面纲领要求避免出现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将直接利好存量园区发展。
产业园进入4.0时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作为我国经济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的核心特征及经营模式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演进。在经济下行、转型压力大增的背景下,中国产业园区行业也已在阵痛中悄然转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以园区招商形式的转变为切入点来看,产业园区经历了三次大的重要发展阶段: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用步量企”,招商人员跑遍全省、全国寻求企业入驻;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4年招拍挂制度实施、再到2006年工业用地出让最 低价标准实施,一直到金融危机前,这一阶段是冷静期,主要谋求完善的服务质量,引导客户入驻;第三个阶段是从金融危机之后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产业园区的运行开始走向高端,以为高端客户打造环境为主,不仅有花园式办公,还有公寓、商业、娱乐、休闲、金融等配套,整个产业园区更是一个“城中城”。
随着第三阶段招商结束,从2014年开始,产业园区4.0时代逐步到来,国内园区国际合作升级、资本运营模式升级、园区细分程度深化、园区的产业链整合加速,互联网+、PPP模式、文化+、园区A+B联合等成为重要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各种数字表明了下行的压力很大,企业的投资也在减弱,企业投资者在选址上越来越挑剔。企业入驻园区不仅要求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政策支持,更加看重园区综合竞争能力,比如产业链聚集优势、综合服务能力等等,4.0时代的园区在发展和招商中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可以加大对企业的吸引力度。
招商仍有挑战
园区招商的不利因素仍然是存在的,供过于求的压力尤其突出。
上述招商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从2015年受访人员对产业园区租赁市场供求情况来看,认为供过于求的比例为38.71%,近四成。
数据显示,认为2016年供过于求的受访人数,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这一数据依然达到了32.26%。
供求关系也因不同的园区类型有所不同。例如,东部地区招商信心两极分化明显,接受调查招商人员认识的不统一,主要原因在一些新兴行业的园区积极乐观,而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产业园区相对消极。
就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招商信心指数明显优于东部,主要原因在于,中西部产业园区起步较晚,供求矛盾本来就不突出,但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园区建设加速,园区租赁的竞争也将加剧。
中央已经对各级政府的融资和招商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对传统的减免税和降低价做出了限制,招商不可以靠口袋政策,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与投资机构建立基于市场化,专业化、共赢基础上的新常态关系。
报告建议,当前产业园区库存量很高,园区需要通过服务方向、结构内容的调整,创新运营模式,提高园区的销售和利用率,增强竞争力。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园区谁能率先实现4.0时代的转型,进入精细分取胜、产业链取胜、服务取胜的新时期,谁就能在供过于求的局面中率先杀出重围,并借助于相对宽松的政策红利,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