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药厂迁沧州 解决生产难题
生产线搬离后,协和药厂实验室仍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实验人员正在研发药品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朱天龙)近年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因部分生产环节受到环境、资源、土地等因素的局限,成为亟待疏解的产业之一。而坐落于京开高速与南六环交汇处西南侧的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则容纳了北京近一半的医药企业。
北京协和药厂、太阳大地纸制品厂等6家企业的生产环节外迁,对12家未取得国有土地证的项目进行拆除腾退,关停家具钢构等9家传统制造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逐步改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除此以外,生物医药基地还通过引进涵盖医疗器械、诊断医疗、大健康服务等52家高端产业,承接北京中心城区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内等33个迁建项目,疏解了中心城区办公面积39万平米,就业人口11000人。
外迁
企业寻求发展机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潮流下,今年1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河北省签订了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北京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落户河北沧州。生物医药基地工委书记田德祥告诉记者,这是河北省首次承接北京数家企业集体转移,也是京津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个专业化产业园区。
北京协和药厂厂长赵立敏告诉记者,协和药厂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药厂,主要负责生产多种化学原料药以及固体制剂。
虽是老牌药厂,以前协和药厂的原料生产基地捉襟见肘——原料药生产车间规模都比较小,80%的制药原料都需要从外地企业购买;按照每年制剂销售为20%的增幅,原料对于制剂的供应很紧张,每年都要加班加点地去生产。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医药产品生产自然受控于人。
“例如有些产品以前是1500元/公斤卖给我们,后来可能一转身就涨到7500元,这样的话产品销售连成本都承受不住。”赵立敏回忆,正当自己苦恼于企业出路时,突然传来了企业外迁沧州的消息。“于是我们药厂也顺势而行现场签约,成为了首批外迁入区企业,购买土地100亩,用于其原料药分厂建设。同时投资2亿多元,用于4万平米左右的厂房建设。”
赵立敏告诉记者,此次外迁,一方面解决了协和药厂原料药供应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新药品种的生产提供了发展空间。而这次转战沧州,在赵立敏看来,并不是简单的产品生产转移,更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机会。
“北京的企业要有北京的风范,外迁并不是把企业平移、把污染带过去。”赵立敏说,原料基地迁到沧州后,产品也要升级换代,设备要更新,废水、废气、固废等环保环节要做得好,打造高端原料园区,达到“绿色制药”的目的。
“外迁并不是把企业轰走,而是把不能在北京生产的这部分带到外地去,为当地做贡献的同时,也为园区的发展做贡献。”生物医药基地工委书记田德祥说,除协和药厂外,四环科宝、京卫、悦康3家企业也在河北沧州选址建设原料药生产基地,支撑企业在京制剂产品生产。
四家医药企业共购地800亩,目前正在办理前期审批手续,计划明年开工建设,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
腾退
盘活土地重新利用
医药基地在疏解医药原料药生产的同时,另一疏解重点放在了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的非医药类企业上,目前,基地内已有两家非医药企业迁出。
作为传统产业,北京太阳大地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攻广告喷绘、印刷、用纸生产等相关类别的企业,入驻生物医药基地已有十个年头。去年,该公司在河北衡水购地200亩,将生产环节全部迁到了该地的冀州市工业区,原有厂房作为公司总部和销售中心,剩余空间进行了出租,提升了园区容积率。
此外,北京东方乾海润滑设备有限公司也在固安购地23亩,并已注册新公司,用以承担北京公司的生产环节。
“企业外迁需要时间,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企业需要逐步迁出,与此同时严格准入条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按照区政府整体安排,引导企业外迁的积极性,在保证增速的情况下做到‘有序’疏解。”田德祥说,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且未取得国有土地证的12个项目,医药基地也实施了土地腾退,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田德祥表示,目前,医药基地已腾退建设用地面积552.45亩,其中包括北生、天坛生物、康特制衣等4家企业,盘活建设用地386亩。而土地回收后已重新上市,引进了8家企业。生物医药基地还就地关停了9家传统企业,包括钢构、服装、家具、床品等传统制造业。
对于企业疏解、外迁等腾出来的空间,基地规划部门也重新研究了它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准入标准。将把医药行业里具有高附加值、高精尖的产业链留在园区内。
规划
形成“1+4+2”产业格局
田德祥告诉记者,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北京市政府为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而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2006年,医药基地正式加入中关村,升级为国家级生物医药园区。
2010年,大兴区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医药基地成为了大兴新区“一区六园”之一,成为了首都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前沿区域。
如今,基地突出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低碳化。近年来根据区委、区政府率先加强新区“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通过调整土地容积率、土地腾退收储重新上市、引导企业将生产性环节退出等多项举措,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而使医药基地整体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产业结构。
田德祥说,伴随着大批优质企业的入驻,现在新区的发展态势可谓“一路高歌”。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扩大,生物医药基地引入了同仁堂、中检院等一大批大型项目,提高了基地的影响力的同时也加快了其招商速度。”据其介绍,生物医药基地规划面积11.24平方公里,一级开发累计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
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包括世界500强费森尤斯卡比、同仁堂集团等一批国内外龙头医药集团,入驻企业数量高达350余家,形成以药品研发检测为核心板块,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为主题板块,兽药、保健品为拓展板块的“1+4+2”产业格局。
而医药基地还承接北京中心城六区迁建项目,包括中检院等项目33个,总占地约3700亩,疏解了中心城区办公面积39万平米、就业人口11000人的同时,为医药产业提供了最权威的后盾保障。
蓝图
打造国内领军“药谷”
到2020年,基地力争实现产值500亿元,实现总收入800亿元。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年税收达20亿元以上,区域就业人数达2.5万人以上。
此外,还将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善并加快园区道路、供热厂、变电站、管道、管网等市政设施,便利店、餐饮等生活设施建设,以及专家公寓、青年公寓、倒班宿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与此同时,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河北固安开发区联系,探索开展生物医药基地分园建设,合理分工布局,优势资源共享,形成以基地为核心辐射津冀两地的全面发展环境。“争取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打造国内领军地位的‘中国药谷’。”田德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