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切换
新闻
到2025年,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取得重要进展
2022
11/11
11:18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到2025年,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将取得重要进展;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将提升至15%,技术合同成交额将突破25000亿元;国家高新区、自创区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并将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近日科技部印发的《“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提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全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国家高新区走出中国特色道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截至2020年底,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69家,并建设了2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2020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13.6万亿元,占全国的13.3%;中关村等国家自创区政策先行先试与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高新区改革探索试验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强化,全链条孵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提高;主动服务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且发展质量不平衡,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制度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仍需优化。

《发展规划》认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高新区迈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应主动应变求变,把握发展大势,紧扣国家需求,强化使命担当,提高战略位势,擦亮园区品牌,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十四五”末 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220家

《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家高新区、自创区布局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更加完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兼具原创性和先进性的高水平标准,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绿色低碳和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取得重要进展,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和一批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全方位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到“十四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220家左右,还将适度增加国家自创区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国家高新区资源打造国家自创区。

预计2025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将提升至1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将增长至30万家,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研发人员数达1380人,技术合同成交额将突破25000亿元。

支持中关村落实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围绕相关任务,《发展规划》表示,要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国家高新区建设科教资源集聚区,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要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集聚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服务保障。

同时,要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因园施策,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并要引导推动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

围绕企业群体,将支持国家高新区瞄准产业链重点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领军和世界一流企业,鼓励持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规范发展,精准培育一批“四科”特征明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园区也要提升创业孵化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

园区建设应促进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并强化区域协同与辐射带动,深化开放合作,鼓励各类主体“走出去”。此外,将支持中关村落实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提升创新治理水平,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并优化配套服务功能。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